泰国总理佩通坦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因一通与柬埔寨总理洪森的电话被宪法法院下令暂停职务。表面上,这似乎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沟通”,然而在泰国政界的眼中,却成了她“背叛国家利益”的罪证。执政联盟中的“自豪泰党”直接退出了政府,削弱了她的支持基础;反对党趁机发起了强烈的压力,要求她解散国会,重新举行选举。
在持续增大的政治压力下,36名参议员联名向宪法法院举报她“违反道德规范”。7月1日,法院决定受理案件,并在投票中以7比2的悬殊结果裁定暂停她的总理职务。佩通坦在这一裁定下,实际上已“被迫”卸下总理职务。7月3日,佩通坦在内阁的最新改组中被任命为文化部长。尽管她依然名义上在内阁中,但她的权力和影响力与之前相比已大大缩减。而暂时代行总理职务的是副总理兼交通部长素里亚,接着是新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普坦。她的这一“职务调动”,显然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保住自己在政府中的位置,但更多的是象征性地挂上一个头衔,以维持表面的政治稳定。毕竟,这一次暂停职务的裁定,是法院通过了一个悬殊的投票结果——7比2。
更让人关注的,是佩通坦的父亲,前总理他信。因涉及“冒犯君主案”而面临审判,他的刑期最高可能长达15年。如今父女两人同时陷入了法律困境,这种局面让人不禁联想到一种“政坛大清洗”的氛围。佩通坦的“下台”与他信的麻烦,正好在同一时刻交织在一起,局势复杂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此次事件的起因,正是佩通坦与洪森的一通电话。电话本是两国领导人的正常沟通,然而在她“出事”之后,洪森也迅速成了舆论的焦点,且直接将矛头转向了日本。7月3日,日本众议员长岛昭久特地访问柬埔寨,企图说服洪森协助恢复被泰国单方面关闭的边境口岸。对于日本而言,这条口岸至关重要,尤其对众多日本企业来说,它是供应链的核心一环。一旦关闭,物流将陷入瘫痪。然而,洪森却毫不客气地回击了长岛昭久,明确表示,这不是柬埔寨的责任,因为是泰国单方面关闭了口岸,并且还冷嘲热讽地表示,“别再打电话来烦我。”
不仅如此,洪森还直言不讳地批评泰国代总理普坦“撒谎成性”,并提到普坦曾捏造“柬埔寨购买泰国电力”的谎言,还不忘加上一句“你配做人吗”的讽刺。洪森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打算谈判、不装腔作势,更不愿意让他自己成为别人的替罪羊。最终,这一外交争端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让洪森对外界的干预变得更加警觉,也让他对日本的调解行为感到深深的不满。
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就在边境口岸争端和外交风波发酵之际,洪森又掏出了一个重磅“政治武器”:宪法修订。7月2日,柬埔寨宪法理事会全体通过了洪森的一项提案,提议修改《宪法》第三十三条,赋予柬埔寨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剥夺“勾结外国势力,损害国家利益”者国籍的权力。换句话说,这项修订将允许柬埔寨政府在法律层面对那些在海外破坏国家利益、攻击政府的流亡政客进行清算。
根据现行柬埔寨宪法,国籍是不可剥夺的。但洪森提出,这一法律框架在国际上并非独一无二,多个国家,包括欧盟的18个成员国和美国,都有类似的法律机制,尤其是针对恐怖主义和叛国行为。洪森强调,柬埔寨有必要弥补这一“法律漏洞”,确保国家安全不受威胁。
洪森的这一系列举措,看似是在回应境外反对派的挑战,以及与泰国的外交对抗,但实际上,它实现了三个目标:第一,强硬震慑泰国,明确表示不会妥协;第二,堵死流亡政客的逃路,从法律上彻底清除那些试图在外攻击政府的政治对手;第三,为他的儿子洪玛奈进一步稳固政权,扫清潜在的政治障碍。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柬埔寨已将这场边境争端演变成了一次国家安全的大规模重塑行动。而与之相比,泰国的政坛局势则显得更加动荡不安。佩通坦从总理一职被迫下台,改任文化部长,个人前途迷茫,而“他信家族”的政治势力也再次卷入了风暴中。泰国总理职务更是在短短三天内经历了三次变动,令人目不暇接。
回顾事件的起源,洪森与他信家族多年的亲密关系破裂,才是这一连串动荡的根本原因。去年2月,洪森还曾与他信合影并露出笑容,而如今,洪森却将他信斥为“叛国者”。佩通坦与洪森的“叔侄”关系,曾是泰柬关系的一大亮点,但如今却被洪森一通电话录音当作把柄。政治盟友的破裂,让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最终苦果由普通百姓吞下——边境贸易停滞、外资忧虑、甚至连日本企业都为此感到焦虑。
至于未来局势的走向,尚无定论。但民众最为担心的,恐怕是洪森家族将来是否会继续利用这种“法律武器”对非政治领域施加影响。尽管洪森认为这是在“堵漏洞”,但谁又能保证,这样的权力不会最终影响到普通公民的生活?一切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