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老人凌晨独自离开医院,2天后,遗体在3.5公里外被发现,医患各执一词……
创始人
2025-07-04 22:25:49
0

监控记录下他人生最后几十分钟的徘徊轨迹,却没能阻止悲剧发生。2023年8月,江苏宿迁市老人陈某某因脑梗在宿城区某医院住院期间凌晨独自离院,两天后遗体被发现于的村庄田间。警方排除他杀,但患者家属与医院就责任归属问题对簿公堂。近日,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医院对患者离院身亡承担10%赔偿责任。此案虽然审结,但医患双方在法庭上就“监护义务”展开激烈交锋,一个关于“住院患者的监护权,究竟该由谁握紧?”的追问,值得深思。

凌晨离院:监控记录下生命最后轨迹

宿城区居民陈先生的哥哥陈某某是一名孤寡老人,日常生活由陈先生等三位弟弟照料。2023年8月5日,陈某某因头晕头痛并伴有言语不清等症状,被弟弟们送往宿城区一家医院就医。经检查,陈某某患有脑梗死、眩晕综合征及高血压3级。办理住院手续后,医院经评估给予二级护理。

8月7日一早,陈先生去医院给大哥陈某某送饭,发现陈某某并不在床位。陈家调取医院监控录像后发现,7日夜里1点40分左右,陈某某在住院部走廊内走动;2点30分左右,陈某某出现在医院大院内;3点左右,陈某某走出医院大门。上午9点50分左右,宿城某医院报警。两天后,在距医院3.5公里左右的村庄田间发现陈某某的遗体。经警方认定排除他杀,但未作进一步尸检,具体死因不详。

陈某某的弟弟陈先生说,大哥住院期间,在理应被医护人员照顾和监护的时间段里,一步步走出了医院,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家属认为,医院要承担责任,于是将其诉至法院。

庭审交锋:医患双方各执一词

2025年4月17日,陈先生兄弟三人诉宿城某医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在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陈家的委托诉讼代理人认为,陈某某在医院的病程记录第一页载明护理等级为二级护理,医院应安排护理人员每两小时巡视患者,却未能及时发现病患外出,错过寻找病患的最佳时间,最终导致病患死亡,应承担赔偿责任。据此,原告请求法院判令医院赔偿死亡赔偿金397038元、丧葬费63810元、交通费1000元、精神损害赔偿金50000元。

而被告方则出示《住院患者外出风险告知书》及家属签字文件,其中“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一栏处手写载明:“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年纪较大,脑血管疾病需要专人陪护”。该医院的委托代理人辩称,患者离院出走身边无家属陪护,家属没有尽到监护责任,患者和家属以上行为均属于不配合医疗诊疗行为,发生后果完全是原告责任。

医院出示了《住院患者外出风险告知书》《入院患者病情风险评估表》中写明注意事项

被告委托代理人强调,该医院是普通综合医院,不是专科医院,对于病人没有监护权利。患者家属未尽到监护义务,是造成患者走失的直接原因,与医院的诊疗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法院判决:医院承担10%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陈某某到医院住院治疗,双方之间形成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院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医院未能在有效时间内充分履行患者走失后联系家属、查找患者、报警等合同义务,在履行医疗服务合同中存在一定的违约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陈某某死亡的风险和可能性。但是,患者陈某某及其亲属亦存在重大过错,只要患者陈某某不在深夜私自离院,原告做到专人陪护,患者陈某某就不会置于在院外死亡的危险境地之中,其死亡的风险就可以从源头上得到防范。

综合双方之间对损害后果的原因力大小,法院认为患者陈某某深夜私自离院、原告未专人陪护,对患者陈某某的死亡结果的原因力最大,医院的违约行为对陈某某死亡结果的原因力较小。近日,法院作出判决,判定医院承担10%赔偿责任,需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51184.8元。

庭审现场

法官呼吁:医患共筑安全防线

陈某某的悲剧可能只是一个极端个例,但是如何优化患者管理流程,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那么,住院患者的监护权,究竟该由谁来“握紧”呢?

本案主审法官谢兆鹏表示,通过本案的审判,希望患者、亲属以及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当中,从三个方面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首先医院应当强化告知义务。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后,医院应当向住院患者明确告知是否需要专人陪护,以及离院可能引发的相关风险和后果。其次,医患双方应当加强沟通配合。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当遵守医院相关的管理制度,在不必要的情况之下尽量不要外出。另外,医院应当规范护理,同时加强应急处置措施。在发现患者私自离院之后,医院应当按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的预案。”

对于没有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且需要专人陪护的住院患者,谢兆鹏提出,“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义工、志愿者等方式,为他们在住院期间提供必要的陪护和照顾,尽最大努力减少私自外出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

一位医疗管理相关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基层医院普遍面临“护理资源紧张”与“家属陪护意识薄弱”的双重困境。该案件也暴露出医患双方在风险认知上的断层:“医院需完善告知流程,例如以书面形式明确离院风险;家属也应意识到,住院并非‘全托’,对失能患者必须安排24小时陪护。”他建议,医疗机构可引入智能定位手环、门禁系统、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同时建立“患者离院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联动家属及警方。

来源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普京谈乌克兰腐败:坐着金马桶的...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地时间11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身着戎装在俄军“西部”集群的一个指挥所内...
英国启动50年来最大移民制度改... 钛媒体App 11月21日消息,根据英国内政部20日发布的新闻稿,英国当天启动50年来最大移民制度改...
上海金融监管局推动建立交通事故... 记者21日获悉,为助力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解纷,筑牢社会和谐共治的稳定基石,上海金融监管局...
王楚钦回应输球樊振东后用头撞球... 11月2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由黄友政、马龙、王楚钦上场的北京队以3∶1战胜由许昕、周...
特斯拉回应合同纠纷:已调解解决 2025-11-21 10:40:55 作者:狼叫兽 感谢热心网友提供的信息。11月21日,特斯拉...
吴澜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 11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任命吴澜为自治区副主席。 吴澜(资料...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发表署... 11月21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署名文章《“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
重庆市永川区原区长常晓勇履新重... 据“重庆师大继续教育”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7日上午,由重庆师范大学承办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
外媒:乌方否认俄军已控制乌克兰... 【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军方当地时间20日否认俄军方稍早前有关已控制乌克兰库皮扬斯克市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