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2年铜仁探索“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以来,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8万余名,他们扎根于基层、活跃在群众身边,是基层法律法规“宣传员”、解纷止争“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治实践“引导员”、基层治理“多面手”,在法治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2023年,铜仁市被列为“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全国六个试点地区之一。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走进“法律明白人”,对黔东大地涌现出的一批先进、优秀“法律明白人”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吸了毒,上了瘾,身体健康有危险。父母怨,亲朋恨,自己违法犯了罪。”7月2日,铜仁市思南县关中坝街道红石梁村,群众大会后,被村民亲切称为“快板普法员”袁子玖,为与会群众带来了一段生动活泼的快板表演。
作为红石梁村的“法律明白人”,袁子玖善用快板、土家花灯、小品等形式向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
干巴巴讲法,就像雨落旱地
时针回拨。2011年,袁子玖刚担任村支书时,红石梁村远非今日这般和谐。“那时真是头疼。”袁子玖回忆,“东家占点地埂,西家争棵果树,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吵翻天,村干部整天忙着‘灭火’,筋疲力尽。”
2014年的一次调解经历,让他记忆犹新。两家邻居因宅基地面积争得面红耳赤。袁子玖翻出相关条文,试图用法律说服双方。“我当时就指着条款一条条念,告诉他们‘法条就是这么规定的’。” 然而,面对他口中那些陌生的术语,两家人眼中只有困惑和不耐烦。
袁子玖表演快板普法。受访者供图
“那感觉,就像把水泼在滚烫的旱地上,‘滋啦’一声就没了,根本渗不进去!”袁子玖苦笑着形容。尽管最终经过几轮调解,磨破了嘴皮子,暂时平息了争端。但这次争端让他意识到:“根子还是乡亲们法律意识太淡薄了,光靠讲条文不行。”
让法律活起来,唱进乡亲心坎里
出路在哪里?袁子玖的目光投向了村里那支活跃的文艺宣传队。2015年,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普法。”于是,红石梁村的文艺宣传队挂上了“法律文化文艺宣传队”的新招牌。
袁子玖带领队员们一头扎进创作。他们将生硬的法律条文填进土家花灯婉转的曲牌,织进快板清脆的节奏,嵌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冷冰冰的法律条文‘活’起来,用乡亲们听得懂、记得住、喜欢看的形式,唱进他们的心坎里去。”袁子玖告诉记者。
袁子玖表演普法顺口溜
改变率先发生在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身上。宣传队里有个队员,过去是村里有名的“刺头”,常因一点小事跟人闹别扭。加入宣传队,参与排练和演出那些法律小品、花灯戏后,他不仅收敛了脾气,还成了袁子玖调解纠纷的好帮手,时常参与到矛盾纠纷调解中。
普法要像熬汤,火候和材料都得讲究
2016年,袁子玖被聘为村里“法律明白人”。专业法律培训为他增添了“硬实力”。“培训让我对法律的理解更深、更准了,”袁子玖坦言,“现在编的段子、讲的故事,法律依据更扎实,针对性也更强了。”
他的努力结出了硕果。袁子玖表演的花灯说唱《开财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铜仁市举办的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文艺汇演中,袁子玖表演的作品《红石梁村试聘文艺宣传员》获银奖、小品《家庭会》荣获铜奖;今年,小品《你妈我妈都是妈》在思南县28个乡镇(街道)巡演,所到之处广受好评。
袁子玖参演普法短视频。受访者供图
按规矩办,该砍就砍
如今的红石梁村,最让袁子玖感到欣慰的,是村民法治意识的逐渐提升。
去年3月,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在村里——松材线虫病害防治。村民袁某承包的2亩林地被查出疫情,需要紧急砍伐处理170余棵松树,经济损失不小。放在几年前,这绝对是场硬仗。
当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和袁子玖上门说明情况和法律依据时,袁某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干脆:“袁支书,这病害不除不行,法律有规定,按规矩办,该砍就砍!我全力配合!” 袁某的这番话,让袁子玖心头一热。
袁子玖参演普法短视频。受访者供图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袁子玖感慨,“法律的种子在大家心里扎下根了。”
自2016年担任“法律明白人”以来,袁子玖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9件,并先后被评为全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铜仁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铜仁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
策划:陈 刚
杜晓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阙成岱
一审 吴采丽
二审 杨 聪
三审 陈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