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泰睿思
中美关税谈判后,外部冲击有所缓和,但经贸扰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仍不容低估。近期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可以为最新的政策脉络指明方向: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突出的位置,以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既兼顾短期外部冲击下内在的稳定性,也强调经济长期的成长性。后续政策前瞻:财政政策方面,6月或是第一个观察增量政策的时间窗口,但“对等关税”已按下90天暂停键,若二季度外贸形势改善、增长压力缓解,增量财政政策的节奏或有望后延。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双降已经落地,后续宽松节奏同样要视内外宏观环境而定。
核心观点
经济政策:做强国内大循环,兼顾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意义: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政策目标上,短期是突出内在的稳定性,重点措施包括:1. 外贸企业帮扶、2. 稳定就业、3. 提振消费、4. 扩有效投资;长远强调长期的成长性,体现在:1. 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建设,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2.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3. 区域协作增强产业发展韧性;4. 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销费。
整治“内卷式”竞争后续怎么做?
高效的市场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整治“内卷式”竞争是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5月16日在人民日报撰文,彰显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也进一步提示了后续动作。“劣质低价”或是重拳整治的重点。低价方面严厉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低价倾销等行为;劣质方面重点审查网售产品,将部署开展网售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其他重点行业方面,制修订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国家标准,并围绕产业链关键产品制定分级分类标准,以质量和标准引领升级。
城市更新的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明确
5月15日《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发布。目标是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从城市更新内涵看,既覆盖了与房地产开发关联度高的城中村改造、危房改建、重建,也涵盖了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社区服务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此外历史建筑保护也归类于城市更新项目范畴。投融资方面,文件提出要多元化融资。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相关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支持,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发行REITS等融资工具也有所明确。
地方跟踪:现房销售等新模式探索试行
从近期地方的地产政策看,一方面积极引导住房消费,推动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公积金使用的额度、灵活度和覆盖范围(合肥、沈阳、北京等地)、提升购房补贴力度或扩大房票使用范围(苏州、珠海、惠山、昆明等地);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上也做了更多探索,如信阳起草了《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计划以“新老有别”为原则,在政策生效后,中心城区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售。
风险提示:关税谈判等出现反复,外部冲击超预期;增量政策落地节奏和力度不及预期。
正文
外部经贸扰动短期缓和,但仍需为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准备
5月以来,中国应对国际经贸挑战方面进展颇丰。中美关税谈判成果超预期,中国和拉美多个国家、中国与俄罗斯重申了共同维护全球多边主义治理的共识,明确了下一步深入合作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外部经贸扰动的短期担忧有望获得不少缓和。但另一方面,作为服务“美国优先”的工具,美国关税及其带来的外部经贸扰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可能不能低估。
从美国与各国经贸谈判进展看,各方博弈或在加剧。在5月以来美国先后与英国和中国达成初步协议后,与美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谈判的优先级提升。日本、印度等国近期则释放了较此前更为强硬的信号。未来几周日本、韩国、欧盟和印度等经济体各自谈判目标有多大程度得到满足、与美方现存分歧如何弥合等核心问题可能会迎来更多进展。
日内瓦经贸会谈前的时间线再梳理:关税缓和有迹可循
5月后中美经贸谈判峰回路转,进展迅速。梳理回顾4月中旬以来中美经贸谈判态度变化的时间线,不难看出中美经贸谈判正式开启前较为分明的3个阶段:1) 4月中旬至4月21日,双方主要声明各自关税问题的立场,为后续的再接触做准备;2)4月22日至5月1日,美方更多释放愿与中方接触的信号,为后续会谈提前预热;3) 5月2日后,中方积极回应经贸谈判,并重申谈判的态度和立场。中美关税的相互调降,从这条时间线中已或现端倪。
5月12日,中美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双方大幅削减加征关税,即美方取消4月8日后强加的升级对等关税(高达91%),在90天内暂停了24%的关税,中国同等回应,同时各自保留了10%的关税。相较最高点,双方目前各自下降了115%的关税,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贸易冲突预期有所降温。5·12日内瓦会谈更大的意义在于美方放弃了原先对中国反制关税的报复立场,回到了谈判的轨道上,美方称不希望出现脱钩情况,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保留了“对等关税”10%部分外,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加征的两次“芬太尼”关税和针对钢、铝、汽车相关产业链产品的“232”关税并未在这次会然后取消,中美经贸谈判面临长期性和复杂性挑战。
元首外交成果:中俄、中巴、中拉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5月7日-1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中俄双方交换20多份双边合作文本。
经贸合作层面,基础材料、矿产资源、农产品贸易,增加对中国天然气供气量,加速推进远东天然气管道建设、金融合作方面的本币结算、跨境运输挖潜、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中俄双方达成了较为具体的共识。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北京举行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28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6个地区组织,50余位部长级官员来华参会。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呼吁共建5大工程:团结工程(包括每年邀请300名拉共体成员国政党干部来华考察访问等具体措施)、发展工程(中方将进口更多拉方优质产品,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拉投资等措施)、文明工程(举办中拉文明对话大会等)、和平工程(加强灾害防治、网络安全、反恐、反腐败、禁毒等合作等措施)、民心工程(35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1万个来华培训名额等)。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和《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达成超过100项三年合作项目。议向世界发出了团结协作、共迎挑战的“中拉声音”。
在会议期间,中国与巴西达成多项共识与合作。巴西总统卢拉在记者会上强调中巴两国之间希望共同努力加强多边主义、对抗保护主义。双方共同发布《强化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联合声明》和《中国巴西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共同见证签署发展战略对接、科技、农业、数字经济、金融、检验检疫、媒体等领域20份合作文件。
5月以来,习近平主席继续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拓宽中国的国际合作,为中国在后续中美经贸谈判中谋求更多的主动性。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以及拉美国家领导人来华参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古巴、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缅甸等9国元首会谈并交流了共识。
中国严管战略矿产,保护合规贸易
近期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正(协调机制办公室)开展了 “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专项行动。这一专项行动,明确了中国严管战略矿产、并通过这一举措保护合规贸易的态度。
5月9日,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现场会;5月12日,协调机制办公室又组织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及内蒙古、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战略矿产资源集中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部署会。
专项行动提出了不少针对性举措。如,要求开展跨部门调查和案情会商,深挖幕后非法实体和走私网络;动员内蒙古、江西、湖南、广西等战略矿产资源集中省份,系统摸排当地企业;加强全链条管控,管好战略矿产开采、冶炼、加工、运输、制造、销售、出口等每一个环节。
经济政策: 兼顾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
在外部经贸扰动有所缓和之际,国内经济政策如何发力?我们认为近期国务院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以及高层的一系列调研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方向:短期和长远兼顾,短期是突出内在的稳定性,长远要强调长期的成长性。
内在稳定性,一是实体经济层面,聚焦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是:外贸企业帮扶、稳定就业、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另一层面是稳定市场预期,金融一揽子政策的高规格预告,在落实此前425政治局会议精神之余,更是传递政策底线和市场底线的信号,是对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夯实。
长期成长性,李强总理提出了做强国内大循环的4个体现:1项指向统一大市场等制度建设,2项指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1项指向需求侧的促消费。
后续财政和货币政策展望:我们认为应对外部冲击的核心是财政政策。 6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是观察增量财政政策的第一个时间窗口,但考虑“对等关税”按下90天暂停键,若二季度外贸形势改善、增长压力缓解,增量财政政策的节奏或有望后延。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双降已经落地,后续宽松节奏同样要视内外宏观环境而定。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意义,即以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李强总理在会上强调的做强国内大循环的4个体现也为中长期的经济政策侧重点指明了方向:1.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重点是消除市场分割,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重点是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3.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完备,重点是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做强产业;4.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重点是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5月以来高层调研亦反映高层对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方向的关注:丁薛祥副总理参加世界数字交易大会(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对外开放),丁薛祥副总理在湖北调研(关注高科技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扩大有效投资、长江经济带),全国政协“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协商会(关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人才体制机制),张国清副总理在河南调研(提振消费、市场环境)。
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近期作风建设也是高层重点关注之一。《求是》杂志5月15日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重申了党的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持续抓。5月17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唐山调研了基层单位、市/区/县委等机关、以及首钢唐钢等国企,关注基层便民服务、八项规定学习转化、学习教育结合企业经营等领域。提出今年党建重点是学习教育,要求各级领导班子重点整治“吃喝风”、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
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重视机关经费、差旅、出国出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领域的不必要的公务活动、履行公务中超规超标、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等问题。
稳外贸:金融支持是帮扶外贸企业核心
5月9日全国工商联在京举办外贸出口型民营企业赋能对接会,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和部分金融机构、平台企业和大型商超参会,梳理了各方支持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从相关措施看,金融支持是重点,强调外贸企业信贷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此外,动员市场各方面的力量,为外贸企业拓展多元市场创造条件,也是当前政府稳外贸的重点。
优化服务消费供给:稳就业+提振消费
引导服务行业的发展是近期部委政策的重点之一。服务行业一头是就业,一头是消费,通过优化服务业供给,促进相关消费的提升,对就业和消费两大经济工作重心都有重要意义。近期政策重点引导的相关服务行业包括:1.互联网+回收行业,鼓励回收企业与家电家具销售企业对接好“换新+回收”服务;2.餐饮行业;3.养老行业,落实养老再贷款等货币支持工具;4.家政行业,明确了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会家政培训、巾帼家政培训、教育系统家政培训等各方面的工作目标。
扩大有效投资:城市更新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明确
5月15日中办、国办《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发布。从政策目标看,文件要求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明晰了城市更新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工程。从相关项目的范围看,除了与房地产开发关联度高的城中村改造、危房改建、重建,也涵盖了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社区服务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此外历史建筑保护也归类于城市更新项目范畴。
投融资方面,文件提出要多元化融资。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相关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支持,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发行REITS等融资工具也有所明确。
稳预期:金融一揽子政策亮明底线
5月7日,金融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领导出席国新办发布会,向市场预告一系列金融政策,截至5月19日,全面降准、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结构性降息、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等诸多政策已陆续发布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的预告以及选择股市开盘前发布这一时间点,向市场传递了较为明确的政策底线和市场底线信号。
统一大市场:整治“内卷式”竞争怎么做?
市场环境是做强国内大循环中重要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5月16日在人民日报撰文《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彰显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也进一步提示了后续动作:
1.“劣质低价”或是重拳整治的重点。低价方面,文章提出严厉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低价倾销等;劣质方面,网售产品成为重点,还将部署开展网售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2.其他重点领域:制修订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国家标准,并围绕产业链关键产品制定分级分类标准,以质量和标准引领升级。
新质生产力:继续强调科技创新引领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近期政策重点,其一是金融层面,科技部联合7部门发文共建科技金融体制,提出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AIC试点等内容、优化央企参与创投考核等内容;其二是数字化赋能,全国算力互联网开始启动建设;具体产业方面,工业母机产业受到了重点关注: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召开了工业母机企业专题座谈会,听取了相关企业的介绍和意见建议。
地方跟踪: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探索试行
从近期各地的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看,其一是延续此前的基调,积极引导住房消费,推动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公积金使用的额度、灵活度和覆盖范围(合肥、沈阳、北京等地)、提升购房补贴力度或扩大房票使用范围(苏州、珠海、惠山、昆明等地)。
另一方面,地方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上也做了更多探索,如信阳起草了《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计划以“新老有别”为原则,在政策生效后,中心城区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售;北京在控制总体住房供地的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地;洛阳、昆明等地则降低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门槛,扩大受众范围;山东各地市因地制宜出台“好房子”标准,重在提升供给品质。
在提振消费方面,近两周广东、辽宁和湖北三地及所属地市发布了进一步加大支持消费的政策措施。广东较为强调金融对提振消费的赋能,如金融服务加大对创业就业支持,改善居民收入;优化金融产品供给,改善财政性收入;鼓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投放消费贷、发放消费券等。辽宁相对更多从供给侧出发,通过政府对首发品牌、动漫、电竞、户外时尚秀场的支持鼓励,带动关联消费。湖北则在居民增收、社会保障、投资带动消费、服务供给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
新质生产力方面,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集成电路、脑机接口等新兴产业是各地政府近期规划和支持的重点。
风险提示
1)关税谈判等出现反复,外部冲击超预期;2)增量政策落地节奏和力度不及预期。
相关研报
研报:《政策观察双周报: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政策路径》2025年5月20日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上一篇:从学位条例到学位法的制度跃升
下一篇:经济日报: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