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正式实施,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信心具有标志性意义。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此次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层面再度强化了相关保障: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诸多“第一次”,再次向全社会释放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信号。
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制度的确定性、政策的稳定性,正是信心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领跑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惊艳世界、国产动画电影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半导体产业不断带来“芯”希望……成绩背后,正是中国民营经济冲关夺隘、以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身影。
数据显示,如今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已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世界500强中,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28家增加到34家。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已深深嵌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理当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所长、扬帆破浪。
时代浪潮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当下,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困难。比如,转型升级的压力,创新赛道竞争激烈,发掘并保持优势绝非易事;比如,“玻璃门”的壁垒,虽说同台竞技,但订单合作往往优先国企、央企;比如,舆论下风口,诋毁民企的网络谣言不绝,如何才能有效遏制……此番落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给很多问题提供了破解方案。期待“看得见的手”充分发力,以法治力量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提供更充分的阳光雨露。
这些年,岁月洗礼、大浪淘沙,我们看到,有原本籍籍无名的企业一鸣惊人,也有曾风光无限的“明星”黯然离场。民营企业从来不是踏着坦途前行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在披荆斩棘的实践中砥砺昂扬的。“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高端制造很辛苦,但这条路上不拥堵。”这一句句宣言之中,正是企业家们“爱拼才会赢”心态的直观写照。凭借敏锐与果敢,在挑战中寻光,在困难中破壁,在磨砺中蝶变,民营经济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诚如“地瓜经济”理论所示,勇于在广阔空间中争取养分、深深扎根,民营经济的未来必然生机勃勃、繁花盛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