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参照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今年初制定出台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依据全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部署的要求,聚焦“四高四争先”,对郑州市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细化“五统一、一破除”,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浪潮中,郑州要积极作为,通过细化 “五统一、一破除”举措,加速融入进程。“五统一”涵盖统一市场准入规则,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进入门槛,消除不合理限制,让各类企业都能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确保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基础性制度的一致性,稳定市场预期;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提高配置效率;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产品与服务质量;统一市场监管,构建协同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一破除”则是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杜绝“小圈子”思维,不搞自我封闭的区域发展模式,让解放思想的改革开放真谛再一次激发我们的发展活力。通过这些针对性举措,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不仅为本地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吸引外部优质高端资源流入与集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切实找准定位,释放发展潜能,推动科教、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2.强化交通枢纽功能,畅通物流大通道
郑州地处中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为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应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的智能化建设。一方面,持续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加快高铁网络加密与优化,积极推进高铁物流试点建设,在“公转铁”上发力,加强郑州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主要经济区的便捷联系,缩短时空距离,降低物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公路交通网络,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强市内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与公路网络的衔接,构建高效的公路集疏运体系。同时,全面提升郑州机场的航空枢纽功能,持续拓展国内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航空快递等新业态,完善“铁公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流通速度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物资高效流通提供坚实支撑。加快贾鲁河内河航运项目进程,与周口港、淮滨港等联动发展,开创内河航运新篇章,为降低大宗货物的物流成本提供新通道。
3.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从多维度发力,协同发展,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产业布局上,优化“一核一副两轴多点”格局,以郑汴许金三角为核心,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挥富士康、比亚迪、中铁装备等龙头企业引领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聚焦“新能源汽车之城”建设,加快相关企业项目投产,提升本地相关产品的配套率。同时,构建创新生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接用户需求,联合成立科研专题攻关小组,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继续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人才。强化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完善产业链“链长制”,统筹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全方位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4.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首先,深化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其次,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此外,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培育专业人才市场,为企业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企业参与郑州大市场建设。
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应大力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一方面,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区域产业名片。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制定精准的招商引资政策,围绕郑州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瞄准世界 500 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招商活动,吸引优质企业落户郑州,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丰富市场主体类型,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市场空间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市场空间。发挥郑州都市圈的多重功能,加强与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同开拓市场。充分利用中欧关系历史性改进的机遇,进一步强化“空中丝绸之路”发展优势,推进“网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协同发展,加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更加积极主动推动郑州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郑州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全方位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