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俊岭
自5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锁定的资金减少,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在当前背景下,这有利于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振市场信心,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增强信贷供给能力
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准”为何能够释放流动性?
据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必须缴存的准备金与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主要起保证支付清算、调控货币供应等作用。举例来说,存款准备金率为10%时,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就需向央行缴存10万元准备金,剩余90万元才可用于放贷。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降准可以优化央行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的结构,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同时,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将有效增强这两类机构面向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
“此次降准0.5个百分点以后,我国整体存款准备金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到6.2%附近。降准将有效熨平资金波动、稳定信用扩张、促进内需修复,并有效缓解银行息差压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降准有助于为银行体系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鼓励银行提升对消费、外贸、科技创新、小微民企等特定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和可持续性。
对于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降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宏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俞剑告诉本报记者,尽管这两类机构不吸收公众存款,但以往也保留一定准备金作为流动性储备。考虑到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等重点领域,及时将准备金率从5%直接降至0,可以阶段性缓解相关机构经营压力,使其更好发挥扩内需作用。
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湖北,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咸宁崇阳县供销社举办“春耕助农早春行”活动,各乡镇村经济合作社及养殖大户等现场签约贷款意向金额超2000万元;在福建,中国银行加大对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支持力度,推出“科技金融专属授信业务”“创新积分贷”等产品矩阵,累计为1800家科技企业提供授信支持;在山东,兴业银行加大对粮油加工、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力促进当地企业加快发展……
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25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27万亿元,同比增长7.1%。市场普遍认为,5月份包括降准在内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新措施落地,有望进一步推动融资成本下降,促进实体经济稳增长。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降准降息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保证货币总量充足,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可以增强银行放贷能力,降低负债成本。当银行拥有更多资金能够投放市场时,就可以顺势带动贷款利率下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使资金较为紧张的民营、小微企业获得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今年以来,中国货币信贷呈现出“数量增加、价格下降、结构优化”的运行特征。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如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成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地缘冲突持续存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对此,既要正视困难问题,更要坚定发展信心。中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降准等货币政策新措施的推出,有助于更好发动消费与投资两大内需引擎。比如,消费者贷款购车门槛降低将促使汽车消费增加,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同步受益。同时,货币政策与近期政府债发行、设备以旧换新等财政政策形成协同效应,向市场传递出稳增长的积极信号。这有助于稳定各界预期,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俞剑说。
潘功胜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国家各项部署,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并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