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全方位发力稳市场、稳预期,沪深两市出现普涨走势。当周,上证指数与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92%、3.27%。相关专家表示,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出强烈的宏观调控信号,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助力资本市场走稳走强。
01
有利于对冲外部负面冲击
此次发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利率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国有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周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一揽子金融政策带来两个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方面,对冲外部负面冲击。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和地缘冲突等海外经济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对冲这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稳定市场预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日趋凸显,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出台再次表明了监管层稳定资本市场运行的决心。
“美国关税政策给全球股市带来较大冲击,美股本身就出现剧烈震荡。相比之下,A股表现出韧性,与市场对政策维稳呵护的预期有一定关系。”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美国关税政策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及时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
02
中长期资金带来多重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证监会5月7日还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及《行动方案》释放的积极效应,不仅能增强市场稳定性与吸引力,优化市场生态与投资者结构,还有望推动市场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将显著改善市场流动性,缓解短期波动。”田利辉说,《行动方案》通过浮动管理费机制和长周期考核,促使基金管理人更注重投资回报而非规模扩张,进而优化资金配置效率。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全面实施将减少短期投机倾向,推动公募基金转向长期价值投资。此外,机构直销平台的建设和投顾业务规范,将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的能力,促进散户投资者向机构化转型。
在周赟看来,中长期资金的投资行为相对更为理性,也更加重视价值投资,其市场参与可促使资本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不断完善。中长期资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压舱石”,有效降低市场的短期波动水平,防止非理性交易的过度影响。此外,中长期资金入市也有助于资本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帮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类‘平准基金’和‘国家队’可结合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适当拓宽投资范围,选择更多的宽基指数基金作为投资标的。同时,拓宽资金来源,增加投资规模,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稳定的作用。”周赟建议。
03
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揽子金融政策还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包括将出台深化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
田利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高附加值领域驱动经济增长。中国证监会将公募基金作为资金配置枢纽,引导其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产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升级需求。他建议,产品创新更好适配产业需求,鼓励发行主题型、指数型基金,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领域的融资需求;投研能力亟须强化,推动基金公司深度调研新兴产业,优化资产定价能力;激励机制需要优化,在考核体系中增设权重,探索“产业+金融”协同的长期投资模式。
“证监会去年9月发布了‘并购六条’,这次强调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意味着时隔大半年后将对并购重组政策再次作出修订。”王尧基说,这将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未来并购重组的活跃度有望提升,将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也给投资者带来分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机会。
田利辉还表示,政策“组合拳”将加速A股市场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中长期有望形成更健康、更具韧性的资本市场生态。在政策引导下,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领域或成为资金配置重点,相关板块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