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繁花灿烂, 春雨 初歇 。 近日, 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乌拉街人民法 庭内涌动着别样 的 温情 ——农民工代表将印有 “ 助力农民工讨薪 服务为民好法官 ” 的鲜红锦旗交到陈雪峰法官手中, 这面锦旗 见证 着乌拉街人民法庭 跨越重重阻碍,成功 为农民工讨薪的 暖心 瞬间 ……
原来,4月,14名浑身湿透的农民工来到乌拉街人民法庭,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却因迟迟拿不到工资,连基本生活都成了难题。乌拉街人民法庭高度重视,干警修振第一时间联系被告。然而,被告态度消极,拒不见面,电话那头时而无人接听,时而匆匆挂断。法庭深知被告是案件的“突破口”只有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才能有顺利解决问题的希望。经过数十通的电话沟通,被告慢慢打开了心房,将实情告知了干警。原来,被告承包的工程因上游企业资金链断裂,工程款迟迟未到账,自身也陷入债务困境,并非恶意拖欠。
开庭当天,情绪激动的农民工诉说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而被告则满脸无奈地解释资金面临的困境,双方在工资数额、支付时间等问题上寸步不让,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乌拉街人民法庭与区司法所建立联动机制。两部门成立联合调解小组,法官陈雪峰采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一面凭借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安抚农民工情绪,引导他们理性维权;一面以典型案例警示被告,阐明欠薪入刑的司法红线。乌拉街人民法庭同步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并督促上游企业按时发放工程款,为被告争取分期还款时间。法庭与司法所指派的法律援助律师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共同协商为双方量身定制分期支付履行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承诺规定时间内分期向14名农民工支付全部工资5.4万余元,并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文书。
这场涉民生案件的温情化解,在辖区引发“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应。锦旗虽轻,却承载着群众对法庭工作的最高褒奖;案件虽结,法官干警们守护公平正义的脚步却永不停歇。法庭庭长陈雪峰表示:乌拉街人民法庭将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深化“立审执”一体化机制,用好“示范诉讼+类案调解”组合拳,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荟羽
图片来源: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
责编 张添奥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