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公主之死》的副标题是《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由副标题可知,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中国古代的法律分析。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历经24个王朝,每朝每代的律法又各不相同。而律法又是受当时的环境以及人们生产力的演变而变化的。所以后世的人透过律法便可一窥当时的人文风貌。
这本书有趣的一点是,作者李贞德教授则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了这些当时的律法。那便是这些历史中的律法始终都是由男性来主导制定的。假设女性也有制定律法的机会,那么历史中的律法还会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吗?
巧合的是,这本书是我在3月8日看到,觉得非常有意义。李贞德教授在这本书的开篇先探讨了婚姻制度的演变以及合理性,之后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和她的驸马刘辉之间的一个案子。
据说这一位兰陵长公主十分善妒,因为看不惯驸马的风流,一直大吵大闹,结果由当时的灵太后下令两人合离。但在一年之后,在公主的请求之下,两人又重新复合了。但是没想到在长公主怀孕的时候,又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其他两名女子有染,于是两人再一次冲突,这次冲突导致了公主的流产,以致伤重不治。
这就是这个案子的过程。长公主被驸马伤害致死,这当然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相关人员相继被捕下狱。但是,该如何处罚驸马刘辉,在朝堂之上则展开了一场十分激烈的辩论。
这一场辩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十分具有意义。因为一方是以父系家族伦理为标准的儒家官吏集团,而另一方则是维护公主的皇室一族。这是当朝的两个实权势力,因为公主之死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
痛失女儿的灵太后是主张以当时最严重的谋反大罪来处罚驸马,但是儒家官吏集团则是觉得法律不应该为了亲疏而有所偏袒。驸马确实是犯了罪,却不应该被判以谋逆大罪。驸马所犯的最大的罪实际上是杀妻弑子。在这些汉人官吏的眼中,妻子和儿子本就是一家之主的附属品。在训妻和训子的时候意外杀死他们,只能算是无心之过,判个三五年也就够了,罪不该致死。
这个观点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完全是匪夷所思,但是在古代却成为了一条不可辩驳的真理。即使被杀死的妻子是一名身份极为贵重的皇室长公主,也不能改变她是刘辉妻子的事实。即使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长公主,一旦嫁为人妇之后,第一身份就是驸马之妻,就要遵循儒家的家族伦理。
在李贞德教授的分析中,表面上看起来两方争斗的是驸马该不该处死的问题,而实际上却是当时汉化的官吏集团在要求北魏皇室屈服于向自周朝延续下来的儒家父系家族伦理规范。
当时的北魏皇室因为皇帝年龄太小,而由灵太后摄政。简单的说,女性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朝堂权利。此番被害的是自己的女儿,必然想要为女儿复仇,更是不想向汉化的官吏们低头。此后灵太后更是斥责了当时汉吏集团的首领,定要驸马血债血偿。
这个案子最后的结局是驸马被逮捕归案了,却在处决之前碰到大赦,并没有死,甚至到后来还重新获得了封爵。
虽然故事的结局不尽如人意,但是在这里我们却能发现,即使在古代也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像此案中的灵太后她便十分看不起女儿始终隐忍,开始果断判了合离,最后女儿遭遇如此惨剧之后又与父权官僚们据理力争,判处了驸马死刑,甚至处置了汉吏首领。若干年后,又有了武则天的崛起。
这本《公主之死》从表面上看是探讨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弊端,但实际上是在借这些历史案件将读者的目光放在了案件之外,即使在父权势力压倒性的封建社会,依然会有类似于灵太后和武则天这样的女性意识,在历史上的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