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冷知识:“密折制度”真的是起源于雍正吗?
创始人
2025-05-02 11:50:45
0

01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清朝雍正皇帝创设“密折制”是为密折制度之滥觞,那么在雍正皇帝真的是第一个使用密折制的皇帝吗?事实是远在雍正之前,明朝时期就已经有大量使用密折的情况,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2

密折在明代也被称为“密疏”、“密奏”、“密揭”、“实封”等,但是不管怎么称呼,它的核心内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密”,和一般的题本、奏本不同,明代的“密疏”也和雍正的“密折”类似,都是直达皇帝御前由皇帝亲手批阅,而不会假手内阁票拟,密疏经过皇帝批阅过后,才会下发内阁处理。清代的“密折制”可以说就是在继承明代密折的基础上,才会发展形成了一项完善的制度。

要谈论明代的密折制度,那么就要先了解一下明代一般的奏疏处理流程,实际上在我们之前谈到的有关言官给事中的文章明代言官职能考:明代言官真的是职业杠精+喷子吗?(上)明代言官职能考:明代言官真的是职业杠精+喷子吗?(下)里就已经详细叙述了一般的奏章处理流程,当时讲述的是明代中后期一般奏疏的处理流程,我们在这里再给大家讲讲明初之时的奏疏处理。

密折实物图

03

明初继承了元末的制度,朱元璋在中央设置了中书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当时四方的奏疏都必须先经过中书省处理,“凡上封事者,命中书省发缄视之,然后以闻。”

因为当时奏章都必须经过中书省再上奏给皇帝,所以说胡惟庸以丞相之位能够蒙蔽圣听,能够做到“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这也就充分说明了明初没有所谓的“密疏”,因为不管怎么上疏都必然会经过中书省,也就导致了丞相可以一手遮天隐没对自己不利的奏疏。

为了削弱中书省对于奏疏的影响力,明太祖朱元璋特地设置了通政司来转呈奏章,管理天下公文的出入,避免所有的奏疏都经过中书省导致皇帝受到蒙蔽,史载通政司设立之后“洪武、永乐间,实封皆自御前开拆,故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可见通政司的设立对于“密疏”的推行是一个重大的起步。

建极殿

04

之后明太宗朱棣靖难起兵改革祖制,设立了内阁辅佐处理政务,但是当时朱棣十分勤政,天下奏章基本上都是亲力亲为,所以外廷的通政司在转呈奏章的时候只是将一般奏疏和密疏做了区分,而在处理过程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在内阁设立以后,明代处理奏章的流程又出现了新变化,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处理奏疏大多数是皇帝一个人批阅,十分劳心劳力,而明太宗朱棣在处理一般奏疏时大多与内阁阁臣商讨,得以省去不少脑力活动。

“永乐、洪熙二朝,每召内阁造膝密议,人不得与闻,虽倚毗之意甚专,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也。”

虽然说此时批答都是出自皇帝之意,没有委任他人,但是实际上奏疏处理结果中就已经包含了阁臣的意见了。

故宫俯瞰图

05

而明仁宗更是每次遇到机务都会专门派人到杨荣等阁臣府上咨询意见,让他们筹划。如果说仁宣之时一般的奏疏处理还能说是皇帝基本都有过目,到了明英宗时期就不一样了。英宗由于其本人即位时年龄太小,才九岁,所以不能独立处理政事,政务就委任于内阁,使得内阁权力增大并使得司礼监在明代政务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了出来。

“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

这便是明朝中后期逐渐形成的一般奏疏的处理流程,更加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翻看以前的给事中篇章。

06

和普通奏章的处理流程不一样,明代皇帝对于密疏的处理过程对比一般奏疏而言十分简化,密疏在明代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程序化。

最早的密疏是内阁上呈皇帝的密疏,内阁位于皇城东角门,密疏直接由门隙传递至皇帝御前,可见当时内阁地位崇高非其他部门能比。

“内阁密揭,用文渊阁印缄封进御,左右近侍,莫能窥也,然揭也不敢数数轻进,每进揭,主上辄动色谓左右云,阁下揭帖至矣,其重如此”“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近日言路,遂指以为奸薮,欲尽行停格,不知转移圣意,全恃此一线,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

当时的内阁密疏由于内阁地处皇城之内,进呈密疏可以不用通过宦官的司礼监和文书房之手,这样上呈的密疏就不存在可能会泄密的风险,而按照明朝的惯例,当时的密疏一般都是留中不发,“故事,阁臣密揭皆留中。”

而皇帝对于密疏的处理意见,一般就是通过密旨,密谕的形式附在密疏末尾,返还给上奏密疏的臣子,这一过程都是保密进行的。

文渊阁

07

如果不是阁臣的话,一般臣子的密疏则会交由通政司转呈。在明宪宗以前,通政司假使接手了大臣们上奏的密疏之后就会直接将此封密疏的情况登记在案,然后传入内廷直接送呈皇帝面前。

在明宪宗以后,密疏也开始和普通奏疏一样,需要由通政司抄录副本,副本抄录好以后再将密疏重新封好转呈至文书房。京官的密疏则会投入会极门,会极门也会把密疏情况登记在案再转呈至内廷文书房。这便是处理密疏的第一道流程。

由通政司和会极门转呈到文书房的密疏,文书房会将它们快速的送到司礼监,“文书房,官八员或十员……职掌通政使司每日递进本章,并会极门京官所上封本……文书房各以名衔先后分管之。其在外之阁票,在内之搭票,一应旨意、圣谕、御札,俱由文书房落底簿发行。”这是密疏处理的第二个流程。

司礼监影视图

08

当文书房将密疏送呈到司礼监之后,司礼监会对送达的密疏做再次的登记随后转呈至内廷,并不会对密疏的内容做任何实质的处理,司礼监所充当的完全就是一个传递的角色。

但是在魏忠贤时期,由于皇帝的信任,将权力下放给魏忠贤,导致魏忠贤操纵司礼监开始对于密疏进行各种处理。魏忠贤时期,司礼监太监会把文书房送呈的密疏的奏本分投到各房互看,而京官的密疏奏本是让司礼监太监们十分不放心的,经常一封奏疏会过目好几个房的太监。

“惟会极门封本,虽众官大殿内看过,尚恐未遍未详,捧匣者又自日暮为始,先到日精门体乾直房,次到西南撺角逆贤直房,次过月华门到梁栋直房,到石元雅直房,到涂文辅直房,次再过仁荡门到李永贞直房,各家都有经管文书识字官人如若愚之类者,立于案旁,一本一本打发各家本管公公细查看。”

当然了,司礼监太监查阅密疏这是魏忠贤时期的一种特殊情况,不能认为是普遍现象和处理密疏中的必经流程,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此种短时期存在的特例,而司礼监转呈至内廷,则就是密疏处理的第三个流程。

明代朝参画像

09

在通过前三个流程,包括通政司会极门抄录密疏副本再送到文书房,文书房再送到司礼监,司礼监再转达至御前之后,密疏终于可以得到正式的处理方案了,前三个过程都只是为了密疏的最后处理做准备而已,因为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对密疏进行任何处理。

因此,皇帝最后对密疏的批答或是留中不发才是对密疏处理的关键步骤。直到皇帝批阅以后再将密旨附于密疏之后由文书房在转呈外廷直接送还上奏密疏的本人,才是对密疏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处理。

明代的密疏则启发了清朝的雍正皇帝创设了正式的“密折制”,而明朝密疏和清代密折制也更加强力的巩固这两个封建王朝自身的统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与... 在国际舞台上,埃尔多安的外交风格一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作为土耳其总统,他正游走于全球政治的微妙夹...
法律捍卫民族尊严 检察传承正义... 法律捍卫民族尊严 检察传承正义信念 ——最高检举办“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主题展...
俄方:希望日方停止推行“自杀式... 据塔斯社9月2日报道,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在接受《论据与事实报》采访时称,希望日本政府停止推行军...
Eliza Labs起诉马斯克... 近日,开源AI协议Eliza Labs在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对马斯克旗下X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其滥用平台...
腾讯回应被米哈游起诉:系必要法... DoNews9月2日消息,近日,“米哈游告腾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9月1日深夜,腾讯方面对此回应称...
纽卡怀疑利物浦今夏一直暗中操纵... 直播吧9月2日讯 《电讯报》纽卡跟队记者Luke Edwards发文梳理了伊萨克今年离队时间线,指出...
飞上海航班突发!男子泪崩:生命... 8月29日, 在上海航空乌鲁木齐飞上海的 FM9222航班上, 一名男性旅客突发晕厥还伴有抽搐。 乘...
内需动能进一步修复需要“反内卷... 有效需求不足、终端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偏弱,仍抑制价格回升空间,通胀距离完成全年2%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武汉市委常委张俊勇履新湖北省水... 澎湃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水利厅官网获悉,张俊勇已经担任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省湖泊局局长。 公开资料显...
“美国人小肚鸡肠:当年立法,是... 【文/观察者网 柳白】在多伦多郊外一小时车程的购物广场,一栋两层蓝玻璃建筑夹在水疗馆和烤肉店之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