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一组教师的照片。
照片中,只见老师们笔直、整齐划一地站在教室门口。
如同酒店的迎宾一样。
这是在干什么?
其实,这是老师在“侯课”。
教师候课制度引发争议!
什么是“侯课”?
候课,即等候上课。
指的是教师在预备铃响之后就要在授课班级教室门前站好,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进入教室,并提醒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说起侯课,相信很多老师都不陌生。
只不过之前是建议提倡老师在上课时提前到达班级。
而现在却变成了不少学校的一项强制性措施。
山东聊城市某学校,要求:
教师必须坚持侯课制度,需提前2分钟到教室。
上课晚到或提前2分钟下课视为迟到或早退,每发现一次扣本人学年考核分0.2分。
兰陵县第八中学实行候课制度,要求:
教师课前三分钟候课,预备铃响,授课教师带好教案、教具在教室门口等候。
做到候课时不迟到,候课时不提前组织上课,按铃声准时上下课。
其实,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提前两三分钟到教室已经形成了习惯。
即便没有学校的统一要求,老师们不出意外也会照样自律到岗。
但现在形成了强制性的措施,就变了味儿。
某网站上出现这样一个问题:
“学校要求教师提前候课,连续上三四节课的老师就不能去厕所吗?”
是啊,教师也是正常的人。
每个课间,学生需要喝水、上厕所,老师也同样需要。
尤其是连着上两三节课的老师,面对只有10分钟的课间,还有提前三分钟到教室候课的要求,这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个挑战。
为了能按时候课,老师去厕所也要算好时间,甚至不能去厕所。
于是有的老师为了能够准时侯课而不迟到,害怕因为去厕所而耽误工作,甚至不敢吃早饭,只能在上完课后再补充点能量。
制定“侯课制度”容易,但有为老师考虑过吗?
学校为何如此热衷“教师候课制度”?
学校为何如此热衷“教师候课制度”?
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是出于安全考虑,防止学生课间追跑打闹现象。
二是可以让老师提前调节好状态,也能够让学生提前稳定下来,以便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诚然,“教师侯课制度”有它积极的一面。
但消极的一面,同样不可忽视。
第一、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课间休息时间就那么十分钟。
尤其是遇到连堂的时候,这段时间只够喝口水喘口气,整理一下教材教具。
时间本就很紧凑,再来个两三分钟的侯课制,上个厕所得争分夺秒。
再说办公室稍微离教室远一些的老师,也得提前出发。
而老师也不得不随时盯着时间,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等待铃声响。
如此一来,教师们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第二、教师沦为了“服务员”。
这样的侯课,看似非常正规。
但就如同照片中的那样,老师们站得笔直,排成一行。
这让老师看起来像什么?就如同“门童”一般。
老师们就不怕学生笑话吗?
背后的学生肯定都会议论的。
这让学生如何尊重老师?
当教师越来越“服务员化”,师道还有何尊严?教育还能有未来吗?
把教师完全置于“服务员”的位置,真的是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其实,我们并不是反对教师候课。
而是反对强制性的侯课。
尤其是反对像照片中那样的侯课。
老师候课是真有必要还是形式主义呢?
第一、候课可以让老师提前调节好状态,上课铃响后能够快速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不少老师在候课期间可以和学生聊聊天,有助于帮助老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还可以有效拉进和学生的关系。
第二、老师候课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后能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对于那些爱学习的学生,老师候课也增加了他们向老师问问题的机会,也是有助于他们的学习的。
比如下课期间,经常就有学生来问我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从安全角度来说,老师候课,学生在课间的嬉戏打闹会收敛一些,不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即使出了什么状况,有老师在也可以第一时间处理,从而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候课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候课的形式却不应该如此僵化,否则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就如同照片中的那样,老师笔直地站在教室门口,在课间的过道上却看不到一个学生,学生在课间也是绷紧了神经,根本没有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那么这样的候课真的能起到理想的作用吗?我是持怀疑态度,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学校领导的检查。
侯课是有必要的,但形式主义的侯课却应该被制止。
然而悲哀的是,候课已不是事儿,学校的形式主义几近疯狂泛滥。
对此,我们的老师也有自己的观点,
一起来听听:
@yhglll :
教师处事当以育人为目的,时时处处皆可为学生学习典范。统一门口候课的教育意义何在?仅仅是为了证明对学生的尊重吗?当心这样的做法过犹不及,真的没有必要一刀切。
@陈爱娟:
如果是为了收心,适当的候课是有必要。但硬是把候课作为一项规定,似乎并不合适。一是教师们对上课都很自觉,第二,教师如果课多,前一节下课后,茶都来不及喝一口,就得匆匆赶往下一个教室门口,这样反而会带来压力,效果适得其反!
@宋国萍:
如果课前两三分钟,教师提前“进场”,轻声参与孩子们的讨论,或只是看着孩子们嬉笑玩耍,不打扰。有时,老师的新发型、新衣服,都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也是促进师生情感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候课”挺有意思。总之,“候课”这一行为,关键看姿态。
@徐如松:
我赞成“候课”,自己在一线当老师时也经常候课。“候课”从小处讲,可以抵制前一位老师“拖课”;从大处讲,可以了解更多的“班况”,也可以督促学生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形式主义教不出优秀学生,做不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回答:教书育人。
确实,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都是如此。
但如今,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教师这份职业“变味”了。
不管是“教师侯课制度”,还是“班主任坐班制”,亦或是“教师化身文明劝导员”等等,其本意固然是好的,却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也让教师地位越发尴尬。
老师们的教育热情,就这样一点点被扼杀掉。
一位教师说出了心里话:
“当学校要求老师拍照片、录视频,什么工作都要留痕时,我只觉得装模作样,毫无意义。”
“当学校要求学生和家长配合‘造假’,填写各种迎检评优所需的材料时,我只怕会误人子弟。”
为人师表啊!上行下效啊!
鼓吹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如何教诲孩子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再不好好整顿形式主义,
恐怕会对孩子的正常身心造成摧残,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看看教体局给学校下发的通知吧:
学生奶疑似存在安全隐患,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小时试喝,确保学生饮用安全;
学校正进行紧张的中考复习,可老师们却被安排去扶贫,学生只能在校自习;
端午放假期间,要求老师承包1到2个池塘巡检,出了溺水事故追究教师责任……
形式主义,让校园失去应有的活力!
教师的泪水,却灼伤了学生的前程!
李镇西校长曾大声质问:
“是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是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
是形式主义。
教育应该是简单的、纯粹的、踏实的。
学校需要安静,教师需要安心,孩子需要安稳,如此,教书育人才能发生。
上一篇:以数字金融助力消费信贷提质扩面 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成都一律师被指多次用复合弓虐猫,群众要求吊销其律师执业资格证,官方:责成区司法局核实办理 #律师 #虐猫 #猫咪 #不爱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