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硬核”政策的全面落实,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全区“万千百十”养牛工程,在“平凉红牛”产业扩繁增量、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将“平凉红牛”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培育,加快推进“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让全乡广大养殖户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转变。
崆峒区峡门乡“平凉红牛”养殖场(崆峒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崆峒区峡门乡地处南部山区,独具特色的草山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群众素来有养牛的传统。目前,全乡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8个,新建养殖场5个,建成单列式养殖暖棚281座,双列式暖棚38座、并同步配套了养殖小区的青贮池、水、电、粪污处理等设施,全乡肉牛养殖户达1186户,肉牛饲养量达到2.1万头,肉牛存栏1.2万头。
近年来,峡门乡抢抓“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政策扶持机遇,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宣讲与入户走访相结合,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平凉红牛”扩繁增量政策宣传,集中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示范效应,不断提升群众养殖红牛的积极性和“平凉红牛”存栏量,带领辖区群众念牛经、鼓牛劲、发牛财,努力共建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人人有钱赚的良好局面。
“颉岭村是养牛大村,‘平凉红牛’的利好政策出台后,我们广泛入户宣传,农户主动扩大红牛饲养量,严格落实能繁母牛补贴政策,群众养牛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信心也更足了。”峡门乡颉岭村党支部书记苏广军说。
崆峒区峡门乡开展“平凉红牛”养殖技术培训(崆峒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有了政策的帮扶和兜底,彻底解决了我们农户不敢养、没钱养、没效益等顾虑,我们有信心把红牛产业发展得更好。”峡门乡颉岭村红牛养殖户马文成说。
“平凉红牛扩繁增量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地,让我们看到了崆峒区委、区政府推动‘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了群众养牛的信心。”峡门乡党委书记兰熙龙说,今年,峡门乡将全面做好平凉红牛十条“硬核”政策的宣传引导和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好颉岭、桂井两个“千头养牛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动员群众加快推进平凉红牛置换,力争年内新增平凉红牛存栏1500头以上,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李敬瑞 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