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达标了,喝上了放心水,心情都好了不少。”近日,五华县检察院对监督当地镇政府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地程屋水库饮水安全的公益诉讼开展“回头看”,当地村民称赞不已。
整改后的程屋水库。
2022年10月初,五华县检察院收到五华县玉泉镇村供水公司反映小都分公司水质不达标,疑似饮用水源保护地程屋水库水源受污染的公益诉讼线索。据玉泉镇村供水小都分公司提供的水质检测报告,该自来水厂管网水样的色度、浑浊度及氨氮、锰、铁的含量均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含量标准。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该水源保护区是当地15000余人饮用自来水的主要来源,该院立即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程序。如何快速精准找到水质污染源头?该院邀请聘任的县生态环境局五华分局的特邀检察官助理,一同前往查看现场,当时正值酷暑,办案检察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按水域流向,沿途追寻,不能到达的地方,利用无人机航拍取证,通过实地了解污染路径及周边环境等,经与特邀检察官助理分析研究,确定污染系水库上游多间生猪养殖直排、非法采矿污水直排和一处茶树菇种植基地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所致。
“经我们初步调查,该水库水体持续受到污染,并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该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胡伟琪表示,饮水安全关系民生大事,检察公益诉讼部门必须履行监督职责。污染原因确定后,该院正式立案调查。
经多次现场调查、走访询问、调取资料、无人机航拍后,发现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采矿污水直排;二是生猪养殖场排放污水;三是种植菌类造成植被破坏。采矿污水直排是由于犯罪嫌疑人黄某、张某等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水库旁边违法建造山场,通过原山浸矿的方式盗采稀土。五华县检察院随即与多部门沟通联系,推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并作相应处理。可周边的生猪养殖场早在水源保护区形成前已存在,且大多数为养殖规模100头以下的散养户,养殖户没有严格配备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或者将养殖废水直接排放,且生猪养殖地按地域分布为相邻乡镇辖区。而植被破坏是由于某菌类种植有限公司水库周边征用林地用于种植茶树菇,但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原有植被被破坏。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这两项污染如何才能妥善处理,让“保生态”和“保民生”同时兼得?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五华县检察院高度重视,积极与当地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所在地村委会等沟通,多次到案发地了解掌握生产运营情况。2022年11月,该院邀请相关部门围绕发现的问题召开圆桌会议,并向当地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发出诉前磋商,建议对各污染源积极履行整改职责,加强联动协作。与会各方共同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讨论解决办法,最终达成保护共识。当地镇政府制定“点对点”整改方案,鼓励生猪养殖户拆除清退生猪养殖点9家,共占地面积为3850平方米,转运生猪474头,切断了生猪养殖的污染问题。同时在检察机关的释法说理下,相关企业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茶树菇种植基地中将裸露的土地进行复绿,有效减少了水土的流失。
另外,五华县检察院还联合相关行政机关将普法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家庭院落,向附近村民宣传普法,提高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2023年3月起,程屋水库的水质稳定达标并得到持续改善。
“感谢检察机关的及时监督,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让群众用上了放心水。”2024年1月,玉泉镇村供水公司小都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握着检察官的手激动地说。
“饮水安全,关乎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检察机关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点带面、以案促治,凝聚各方合力,及时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用水安全,值得点赞。”梅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炽宏在提到该案时如是说。
南方+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何志容 李晓斌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