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后台有家长留言。说孩子上小学3年级时基础没打好,开学时和学校沟通,想让孩子留级一年,但是学校制度不允许。现在孩子学习四年级课程觉得很吃力!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留级制度,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01
曾经的留级制度
以前,学生在学校读书考试成绩不好一直是可以被留级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抓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管理,另一方面也抓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管理,实行了史上最严厉的留级制度。
那时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语、数两科有一门不及格或外语、理、化三科中两门不及格或其他学科三门不及格,给予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将被留级,另外,体育不及格初中不得毕业。
这些严苛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使学校形成了刻苦学习的氛围。
但这一留级制度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第一是各校试卷不同,难度不一,导致不同学校的留级标准不统一,对学生不公平;
第二是个别老师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想早日摆脱,便利用考试和阅卷以及平时成绩给分的随意性,故意将学年总分打到不及格,导致学生留级;
第三是留级人数增加直接促使其中一部分人辍学。
02
取消留级
1986年7月开始实施强制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年限教育,既要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满九年的教育,为了普及教育并满足九年。
首要任务是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而留级制度是促使学生辍学的制度,与义务教育的目标相悖,所以,实施义务教育以后,原则上不再实行留级制度。
普及义务教育要求政府提供足够的学位,而当时我国的义务教育资源还较为紧张,如果继续实行留级制度,留级生将继续挤占有限的学位,影响学位的有效利用。
为了腾出学位,杜绝学生滞留学校,在实行义务教育以后,留级变得不现实。
随着政府财政保障能力的增强,义务教育逐步实行免费,但教育经费永远不会嫌多,让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留级,等于让政府在这些学生身上重复投入经费,造成浪费,于是,留级不被政府支持。
但是,现在的中小学真的是太难了,不管学生在校如何无法无天,学校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中小学校是没有权利开除学生的,不管学生犯了多大的错,也必须得忍。
这样虽然是为了照顾学生,但也让一些学生越发有恃无恐无法无天,不断挑战学校的纪律底线。于是有人建议:应该恢复留级制度,对那些长期不学习,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应该强制留级,学习成绩上去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再让他们升级。
不允许留级有几大坏处,现在已经应验了。
不允许留级的目的是照顾孩子们的自尊,因为留级确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是不允许留级也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现在已经应验了。
1、不允许留级造成义务教育整体质量下降。
看看现在的很多孩子,看似初中毕业了,但其实和文盲差不多,因为他们几乎什么都不会。特别是在一些乡村学校,很多学生每门课程都不到20分,这样的学生看似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但实际知识水平真的不高。
这样的学生挺多的,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也极其不利。
2、不允许留级让一些学生无法无天,老师难以管理。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什么都不怕?很简单,因为人家知道学校和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老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校也没权利开除学生,就算学生犯天大的错误又怎样呢?谁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如果恢复留级制度,那么学校就可以强制不让这些学生升级,什么时候思想改造好了,再升级也不迟。这样学生也不至于太放肆。
把留级当成惩戒学生的有效手段,也未尝不可。现在一些学生真的太可怕了,该想办法管理他们了。
03
有人呼吁恢复留级制度
很多人不赞成恢复留级制度,无非是怕伤害孩子的自尊,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很差,升级后教材更难了,成绩不是会更差吗?在自尊和前途面前,哪个更重要呢?
恢复留级制度,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第一:差生面肯定会变小,也给学生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
现在各校的差生面真的太大了,有些孩子才三年级各科成绩都是不及格,可想而知上到高年级会怎样?有些孩子不是笨,而是还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比较贪玩,如果能留级,给他们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相信很多孩子也会慢慢学好的。
第二:也让学生的学习来点压力,现在很多学生不学习就是因为不管成绩多差,反正他们都能照常升级。
现在的小学生很不好管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孩子毫无压力,反正不管考几分他们都能照常升级。如果不允许60分以下的孩子升级,我相信对家长也是一种鞭策,也可以督促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
第三:在老师没有惩戒权的今天,恢复留级也便于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管理。
现在的老师真的很无奈,有些孩子长期不写作业不听课老师也没办法,如果能强制留级,至少老师们还可以吓唬吓唬孩子,让这些孩子在学校不至于太放肆,不听从老师的管教。
当然,义务教育阶段留级牵涉到占用教育资源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个比较简单,留级的孩子有家长承担相应的经费就可以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优质教育,首先不是豪华的校园,不是一流的硬件,不是丰富的课程,不是高学历的教师,不是一刀切的作业,不是齐步走的教学进度……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那么,如今恢复留级制度只会带来好处吗?也不尽然!弊端有:
◆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容易被贴上“差生”标签。
◆很有可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义务教育阶段恢复留级制度,违背公平原则。
所以恢复留级制度,有利有弊。
04
教育部官方答复来了!
中小学或将恢复“留级制度”?
教育部进行了答复:
“义务教育属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平等、公平、强制等特征,
所以原则上不鼓励留级、跳级。
具体是否允许留级、跳级,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
显然,现阶段中小学不可能恢复留级制度。
我们与其寄望政策带来大变动,与其纠结留级制度的利与弊,不如好好想想:
我们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从旁协助。”
说到底,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老师和家长都是协助者。
05
那么应该如何协助孩子,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观察、谈心、沟通,让孩子了解学习目的。
2.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阅读课外书等。
3.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多表扬、多鼓励孩子。
4.父母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更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5.家校有效配合、携手并行,为孩子提供更加合适的教育。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家是教育的根,父母是孩子的灯。”
父母严格,孩子自律;
父母努力,孩子上进;
父母负责,孩子出色。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学校,也不是老师,而是父母。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请各位家长做好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请各位家长和老师肩并肩,共同托起孩子的明天!
【何明程专栏】
重塑教育领导力:对校长选拔机制的深度思考
原创作者|何明程
一所学校的魅力,既在于知识的薪火相传,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切人文关怀。这份关怀,由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教师传递,也离不开一位既懂教育又善管理的校长引领。校长犹如航船的舵手,引领着学校驶向更广阔的教育海域。然而,时至今日,校长选拔机制似乎逐渐偏离了教育的初心,这一转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当今教育界,在追求效率与办学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校长的定位似乎经历了一场静默的变革。他们从教学的精英转变为行政管理的主角,忙于预算规划、人员配置与政策执行。诚然,这些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的日常运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但过度的行政化倾向则可能冲淡教育的核心价值,忽略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这是否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卓越的校长往往是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教育学识,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以身作则,引领教学风气,以智慧与热忱点亮无数学生的心灵。反观现今,在校长选拔机制中,管理能力似乎成为了首要考量因素,而教学专长则被边缘化。这种倾向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行政化进程,使教育逐渐丧失了人性的温度。
更为严重的是,当教育的导向过分聚焦于升学率与表面政绩时,校长们易于忽视那些难以量化的成长要素,诸如好奇心的培育、创新能力的激发、人文关怀的涵养等。这些成长要素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是孩子们成为未来合格公民不可或缺的素养。然而,在当前教育行政化趋势下,这些要素往往被置于边缘,甚至被完全忽略,实为教育的一大遗憾。
为了重拾在繁杂管理中失落的教育灵魂,我们必须对校长选拔机制进行全面的审视与革新。首要任务是重新肯定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理想的校长不仅要成为出色的管理者,更应是一位精通教育规律、充满教学智慧的引路人。选拔时,应加重对候选人教育理念的考察、教学成就的评估,以及他们对学生成长个性化需求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构建全面的校长培训体系与发展蓝图至关重要。这包括定期的教育理念更新、国内外先进教学法的学习,以及跨文化的教育理念交流。通过持续的培训与个人发展计划,助力校长们不断精进教育理念与管理技艺,以应对教育领域的种种挑战。
此外,强化社会监督与评估机制也不可忽视。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应通过定期的学校评估、家长意见调研等方式,对校长工作进行公正透明的评判。这不仅可以激励校长们更好地履行职责,也为优化选拔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教育之路,我们应携手并进,为校长选拔机制倾注更多教育的热情与智慧,让每一位校长都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引领者,以他们的智慧与热情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让我们一同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间,书写诗意与远方,共创一个更加璀璨的教育未来!
延伸阅读:
何明程:何时告别“趴睡”式午休?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曾昭鉴校长
"会教"的老师与"不会教"的老师的32个区别
侯攀峰: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听汪志广学校领导力讲座心得体会
周建华:课程品质决定学校教育质量!如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杨萍:提升领导力,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张云鹰:校长核心领导力与管理智慧
马云:校长必须是CEO 要有强大的领导力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谈校长领导力:校长要思考一棵树怎样转变为一片森林
给校长班讲课:校长领导力与课程改革、教师文化与学校发展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