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产生具备一定的经济背景,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
在远古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制度。人们只要能够生存下去,就算获得人生的成功。为了抵抗自然地威胁,人们聚族而居,共同谋生,共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宗族长老制定了一定的制度,要每个人遵守。那时候农耕文明尚未发展起来,渔猎也不是很发达。制度本身并没有太完善,只是族长说说,就算是制度了。后来有了文字,农耕文明才发展起来。人们有吃有喝了,就会干一些野蛮的事,或者说干了为非作歹的事。有句话叫做“饱暖思淫欲,贫寒起盗心。”似乎有些道理,但站在统治阶级立场来说,总归有些偏颇。
一旦形成某种社会形态,就一定会出现统治阶级,也一定会把巨大的财富收归统治阶级所有。不然,人人都占有财富,就不会有什么权威产生了。没有权威产生,人们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远古时期,人们需要英雄引导,需要敬畏神灵,到了后来崇拜皇帝,崇拜官员,本身就是制度文化的作用,而这一切都和经济发展有关系。当人类群体超过五十人,就要设立一定的制度来约束,不然总是发生作奸犯科的事,发生打架斗殴的事,甚至发生杀人越货的事,就不是族长能管得过来的了。但制度似乎并非突然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经济条件之上的。当制度本身成为一种群体标志出现的时候,就一定是在宣示某种经济条件,某种优势地位。
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似乎没什么好的待遇,只是某种象征,甚至并不存在。那时候的经济条件非常落后,人们会用简单的工具劳动,收成却不大。禅让制的出现,是最原初民主的形式,却没有发展下来。因为做皇帝并不清闲,甚至十分辛苦。天下不稳定,不是遭遇天灾,就是遭遇人祸。皇帝需要带头清除祸患,而且不能说自己很辛苦。如此一来,皇帝就成了操心劳力的人,虽然不直接种地,但并不清闲。到了分封制出现之后,土地已经成了皇帝一人的,可以分给皇帝的亲属。当皇帝的亲属变成诸侯的时候,诸侯统治的土地就成了生产力的代表,起码可以满足诸侯统治区域人们的生活。当诸侯统治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好了之后,就会对外扩张。要争夺土地和人口资源,不然就会因为诸侯统治区域人口增长而拖累经济。当然,也有诸侯统治地区经济发展不好的情况,被别的诸侯吞并,充分验证了弱肉强食的“社会丛林法则”。
不管是独立发展还是对外扩张抑或是被吞并,都是经济条件制约的结果。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出现证明了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发动战争的事实,没有经济实力,无论如何也不能主动发动战争。或许,人类的天性里面存在着称王称霸的思想,就像猴山上的猴王竞争,最厉害的公猴在竞争中获胜,就可以做猴王。最厉害的诸侯王会在战争中获胜,而所谓的最厉害是有一定的经济发展策略,获得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加,才会在战争中获胜。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为了发展经济,不惜把很多妇女弄进青楼,称为“官妓”,为国家筹备钱财。为了增加人口,越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奖励生育。一家生育一个男孩,国家奖励一头小牛;一家生育一个女孩,国家奖励一只小羊。在农耕文明的背景下,人口增多了,才有经济发展的可能。
秦朝大一统之后,实现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目标。不过,秦朝的法律太严苛,经济发展也不是很好,有点敲骨吸髓的意思。诚然,统一六国之后,需要严刑峻法来稳定社会基本面,但经济发展不是严刑峻法能够限制的,而是应该给老百姓一定的自由,让他们留下一些余粮,却不是用严刑峻法直接作用,吸干他们的血汗,不给他们留下太多的活路。为了缓解这种敲诈带来的不利因素,也为了缓解过剩劳动力的危机,国家修建宫殿、陵墓、长城等大型建筑,要动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劳动力个体。在统治者眼里看来,这种劳动力的应用似乎可以缓解过剩劳动力的危机,掩盖无限制攫取民间财富的危机。大量的劳动力被消耗之后,可以留给民间更多的土地,而不是人口太多,土地不够用。只是,这种发展并不能长久,经济遭到了政治的反噬,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汉初经济发展吸取了秦亡的经验,注重休养生息,给民间经济一定的缓和时间,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权贵们始终把持优质社会资源,老百姓只能在土里刨食。到了隋唐时期,才出现了科举,给民间知识精英提供上升通道,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政治舞台。之所以出现了政治上的改革,打破了权贵们对权力的长期垄断,就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生产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需要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而世世代代做官的士族阶层已经日渐腐朽,不堪大用,需要民间知识精英进入统治集团,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也参与到国家具体管理事务中来。
当外国实现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依然是封建国家,并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到了晚清,“落后就要挨打”的状况其实是经济落后,贸易顺差招来了外国侵略者。痛定思痛之后,革命者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并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还是伟人说的对,千百年来,老百姓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个目标一直都没有实现。到现在,实现了。建国以后,土地改革完成,人们有了自己的土地,释放了劳动力,只不过发生了文革,算是政治对经济的再一次反噬。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之后,劳动力才真正得到释放。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再一次实现了伟大的经济转变。
不过,制度似乎也随着经济发展转变了。人们似乎都不太关注制度了,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关注自己是不是有钱或有权,似乎是一种进步,但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变得僵化,变得裹足不前,甚至经济停滞,需要在繁荣的表面看到内在的实质,看到西化之后的经济实力,以此为根据制定一些制度,而不能只看到虚假的繁荣,就贸然制定一些制度,甚至以为以后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