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20日电(谢文煜)今年以来,武汉江夏法院以涉企纠纷多元化解为重点,构建“诉前预防、诉中解纷、诉后息讼”的一体化、多维度、全流程诉(执)源治理江夏模式,着力提升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成效。
江夏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江夏法院在江夏区企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派驻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服务职能,积极联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力量,不断提升解纷广度。江夏区深化“法院+”多元解纷机制,用足用好法院与仲裁委、工会等机构合作解纷模式,促进金融、物业、道交、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类型化纠纷精准化解。法院加强系列案件司法研判,推行“示范判决+调解”“示范判决+速裁”模式,实现批量纠纷快速化解。法院探索涉企案件诉前委托司法鉴定,将符合条件的鉴定程序前移,减少诉中鉴定耗时,缩短诉讼办案周期。目前,江夏法院已有22起侵权纠纷在诉前调解阶段完成委托鉴定程序,平均办案时长缩短64天。
江夏法院深化诉前、立案、等分流机制,提高简易、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严把审限变更审批程序,努力提升审判效率。法院加大诉中调解工作力度,实行“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调解模式,建立“一会一室一站”机制,依托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法官工作室、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诉调服务站,联合区工商联等行业组织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化解纠纷。法院还推行生效法律文书附《自动履行提示书》,并嵌入审判流程系统,与具有履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一并送达,将问题解决在“执行前”,降低当事人司法程序成本。
江夏法院还立足诉后,做实能动司法延伸服务。法院制定出台《关于判后答疑的工作指引(试行)》,要求案件承办法官在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委托诉讼代理人的陈述和意见基础上,从情理法多角度进行法律释明和心理疏导,使当事人能够正确理解裁判结果,杜绝“一判了之”,减少“因案生案”。今年以来,针对快递运输、物业服务、安全生产、金融借款、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江夏法院向涉案企业发出司法建议29份,助力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消除风险隐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