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遥一时爽 法律后果可曾想?
创始人
2024-01-04 09:48:51
0

原标题:网络造遥一时爽 法律后果可曾想?

毫无来由的一段话、一张截图、一个视频,配之以夸张的描述、耸动的标题,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流量,引发大量关注。一段时间后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但要想消除不实信息已经造成的危害和恶劣影响,需要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1月3日,山西省公安厅向社会发布信息,近日,大同网民白某发布短视频,编造“女孩结婚回门,前男友吊死在女孩家门口”的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白某作出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短视频+虚假描述引发不明真相的网民大量转发

2023年12月29日,大同市阳高县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网民“幸运××”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称:“女孩结婚回门,前男友吊死在女孩家门口”。

经查,网民白某为博取网民关注,将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公安出警现场视频下载后,未经核实事件真实性,制作加配虚假事实文字的短视频,并发布在网络平台,引发不明真相的网民转发和跟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扰乱公共秩序。

因涉嫌制造、散布虚假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目前,公安机关依法对白某作出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如果出现网络谣言,传播范围将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传播速度为几何级数增长。”警方表示,网络谣言是指别有用心的人员利用境内外网站、社交平台等网络介质,传播没有事实依据,且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不实信息。如果任由网络谣言肆意传播,将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甚至会引起社会恐慌。

目前,针对热点舆情事件中网络谣言高发乱象,警方持续重拳出击的打击状态,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网络谣言最新特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降低造谣成本

针对近期全国多地频繁出现的各类网络谣言,近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活动举措成效情况,就网络谣言最新特征进行了通报。

特征一:热点事件中网络谣言更加频发。由于热点事件自带网络流量,大量自媒体往往蜂拥而上,结合热点话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蹭热点”,由此导致热点事件伴生网络谣言现象愈发突出。

特征二:受流量驱动的网络谣言传播范围更广。在“唯流量论”的提成规则下,为吸粉引流、非法牟利,自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水军”团伙肆意编造谣言信息、负面信息,形成热点后又引发大量自媒体账号迅速模仿跟拍,刺激了网络谣言的大面积传播扩散,这是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的根本诱因。

特征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降低造谣成本。当前,人工智能、视频合成等技术发展迅速,被不法分子用来一键生成虚假信息,极大降低了造谣门槛和成本,增加了管控难度。

特征四:短视频谣言更加难以辨别。在人人都是短视频制作者的网络时代,短视频形式生动直观、信息承载量大,因而比图文内容更容易获得网民信任。不法分子采用与真实新闻相似的形式和风格,配合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等手法,使虚假信息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增加了谣言的辨别难度。

特征五: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网络谣言往往利用人们的恐惧、愤怒或好奇心,以情绪化的方式制造矛盾和对立冲突,操纵受众的情感和立场,极易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引发舆情。

认清这五类网络谣言

鉴于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网上又该如何辨别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对此,警方表示,网络谣言根据造假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网络恐怖谣言: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犯罪谣言:指捏造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损失。

网络个人事件谣言:指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针对上述五类谣言,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首先,文章发布的权威性。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判断内容观点的客观性。大家在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此外,浏览页面的健康性也是判断的标准之一。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将色情、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造谣者的法律责任清单

造谣并非零成本,这份法律责任清单请造谣者收好!

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山西晚报记者 辛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精准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财... 吴秋余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要坚...
强化财税金融支持 以旧换新政策... ● 本报记者 连润 王舒嫄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对下阶段...
整治“内卷”稳收入 财政政策着...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郭博昊 从推动税收公平整治“内卷式”竞争,优化调整税收政策,到谋划增量政策支持...
永超新材发布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 2025年8月25日,上海永超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1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
俄罗斯认证 俄罗斯技术法规 俄罗斯的认证体系和技术法规是确保产品在俄境内合法流通、保障消费者安全与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以下从俄罗...
拉夫罗夫:泽连斯基当前不具备签...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24日发布的采访视频中表示,西方国家和乌克兰试图破坏俄美两国总统制定的乌克兰问题...
正视美联储货币政策 新框架的影... 美联储降息之门正缓缓开启。 在最新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美联储更新货币政...
美联储9月降息: 一场必要的政... [ 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概率从76%推高至89.2%,反映出投资者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强烈信心。 ] ...
警方通报一女子疑家暴去世:犯罪... 8月24日,孟村公安发布警情通告:2025年8月22日,我局接报警,某小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致受害人...
美国关税政策 与美元特里芬难题 [ 今年上半年,洲际交易所(ICE)的美元指数(DXY)累计下跌10.8%,创1973年以来同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