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消息,近日,盐城某法院审理了一起财产纠纷,当事人是一对父女。面对对簿公堂的父女,法院并没有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反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多次组织调解,最终“化解”了父女矛盾,使得断绝亲情多年的两人再续亲情。
根据报道,父女之间的矛盾爆发起源于女儿的一笔交通事故赔偿款。女儿在未成年的时候,由于发生交通事故,获得了13万元的赔偿。由于当时女儿未成年,这笔款项被父亲保管。然而,当女儿长大成人之后,想要拿回这笔钱,父亲以各种理由拒绝。于是,才有了对簿公堂的戏码。
为何父亲“私吞”这笔赔偿款?
13万元赔偿款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父亲为何迟迟不愿归还,这是因为这笔钱已经被使用了。原来这位父亲常年患病,医疗费用早就让他入不敷出,怎么可能拿出如此巨款给女儿,只能拖着,这才发导致女儿起诉到法院解决。
女儿为何强迫父亲还钱?
按照常理来说,父亲患病,女儿不仅不应该要自己的赔偿款,还应该主动的照顾父亲才是。这位女儿不仅不照顾,还强迫父亲还钱,是忤逆不孝。然而,事实上是女儿根本不是父亲带大的。父母离异后,女儿就被寄养在亲戚家,从小没有体会到父亲的关爱,让女儿和父亲本就脆弱的感情更加淡薄。加上利益的冲突,父女之间一时势同水火。
法官正是看到这样的情况,认为决不能让法律泯灭人性,一判了之以后,父女之间的亲情就彻底断绝了,于是多番劝导,终于让父女和好。
这样的判决之后,父亲不需要再无依无靠,不会被债务压得抬不起头,生活上也有了女儿的照顾,以后的治疗费用也算有了着落,真的是如释重负的感觉。
女儿再也不用想着赔偿款的事情了,只要认真照顾父亲的衣食住行,陪父亲检查治病,让父亲享受天伦之乐,就能减轻社会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说父亲对女儿没有做到父爱如山,但是,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做到了老有所养,这也是一桩美谈,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