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一诺
12月28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召开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士功介绍了2023年山东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情况。
“2023年,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受理案件21.53万件,同比增长20.90%,调解成功率和仲裁结案率分别达到82.80%、99.72%。”李士功介绍,从案件数量看,各类调解组织在争议预防化解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年受理案件9.52万件,从争议类型看,仍以劳动报酬、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四类争议为主,合计占比93.05%;从涉案用人单位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仍占主体,占比93.69%。
为应对争议案件总量高位运行、高速增长态势,全省各级人社部门持续深化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共组织开展“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1627次,组织“普法讲堂”进工地854次、“流动仲裁庭”进工地195次、“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进工地970次,设立调解工作服务站503个。并探索建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动机制,为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和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服务。同时下沉基层开展“订单式”送法,让劳动人事法律法规政策直达求职学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制定实施重大争议办理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
李士功还提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等九部门联合制定加强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协商流程化、场景化及协商结果可视化。截至目前,全省建立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的用人单位达2338个,设立协商室1240个,协商化解争议1.21万起。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培育选树,三年来,山东共有17家获评全国金牌调解组织,数量居全国首位。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商圈楼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83个、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377个。加强服务平台应用管理,线上受理争议案件1.54万件,全部依法高效处理。
实施农民工劳动争议速裁机制提升工程,全年通过速裁机制处理农民工工资和工伤保险待遇争议7282件,涉及7748人,涉案金额3.82亿元。培训仲裁员500余人,通报表扬工作表现突出的176名调解员、170名仲裁员和43个仲裁机构。
李士功表示,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将紧紧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全力抓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