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最美法治带头人|杨琛骅:扎根基层当好法律明白人 学法用法做社区居民贴心人
杨琛骅,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顺天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他充分发挥“法治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领全体居委干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2023年,顺天村居民区成功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微更新改造提供精准服务
多渠道化解安全隐患
江阴路72号院是顺天村居民区唯一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花园洋房,历经了百年的洗礼、时代的变迁已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杂院”。院内房屋年久失修,电线老化裸露,墙体屋顶脱落、木料断裂、瓦片破损渗水,公用部位乱堆物、乱搭建等各种安全隐患、矛盾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居住生活环境。
2019年,南京东路街道决定对江阴路72号院进行微更新改造。消息传出,居民对改造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能解决多少问题,持疑问态度。为此,杨琛骅立即通过“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全体居民会议等平台,听民呼、察民需、响民应,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召开专题工作会,成立专门工作组,依法依规组织开展针对公用部位乱堆物、乱搭建的集中整治行动,消除各种矛盾隐患。同时,他还发动72号内的党员、居民骨干一起带动居民积极面对,让原本的生活环境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
通过一次次居委搭建沟通平台,居民看到了希望,消除了原先的顾虑,开始大胆地与居委干部、设计师、施工队积极交流沟通。最终历时近8个月的改造,江阴路72号院焕然一新,房屋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邻里间多年的矛盾与隔阂也得到了化解,适老性的困难需求也得到了针对性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杨琛骅引导居民通过自我协商,“微更新”催生了“微治理软法”。居民们通过自我协商,自发制定了“72号公共卫生间公约”,以及打扫卫生的值班表。实现了“微更新”向“微治理”转变,以“微更新”带动“微治理”,再以“微治理”巩固“微更新”成果,从而达到促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践行法治有序理念
创新依法治理路径
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顺天村社区,近年来,杨琛骅充分发挥顺天村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逐步形成“联、集、馈、扩”四大工作法,先后为《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上海市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条例(草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办法(草案)》等10部法规规章立法提出修改意见建议118条,其中16条建议被采纳。今年,顺天村还成为了黄浦区首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联系点。
在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同时,杨琛骅更是带领顺天村社区着力强化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通过与司法所的沟通合作,推动社区法治文化建设。2022年,建立了顺天村居民区“零距离家园”共享空间·法治顺天实体阵地。
2023年,将“法”与“景”融合,打造“法治IN巷”法治文化微阵地,通过创意普法3D墙绘、民法典漫画、景观小品装置、国风扇形法治标语装饰等法治微景观,在装点家园的同时,也构建了浸润式普法的新格局。
在杨琛骅的带头下,顺天村社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社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杨琛骅将继续发挥社区“法治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建设法治社区。
记者 / 邹嘉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区司法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