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龚雪 通讯员 张磊 左强
“多亏了咱法庭,我们的血汗钱终于有了着落!”
近日,罗山县人民法院灵山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为四名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2.8万余元,用高效、温情的司法服务,为劳动者撑起权益“保护伞”。
基本案情
2023年9月至11月,余某等四人在罗山县某砖厂提供劳务,但砖厂一直未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经核算,该砖厂共拖欠四人劳务费2.8万余元。
这些被拖欠的工资,对于四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他们曾多次与砖厂负责人许某沟通,多次上门催讨,却屡屡碰壁,许某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敷衍推脱。无奈之下,四人将该砖厂及法定代表人许某诉至法院,诉请法院判决其支付四人相应劳务费用。
调解经过
罗山县人民法院灵山法庭受理该案后,考虑到案件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立即联系双方当事人组织开展调解工作,争取尽快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调解初期,被拖欠工资近两年的余某四人情绪十分激动,他们表示自己为了这份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如今却拿不到应得的报酬,生活陷入了困难,坚持要求许某当场结清工资。而许某称工厂目前经营不善,自己现在资金困难,试图延期支付工资。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局面,法庭工作人员决定采取“背对背”沟通策略,分别做双方的思想工作。面对许某,她耐心地释法明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同时,她劝说许某这些工人大都来自普通家庭、生活不易,引导许某换位思考。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触动了许某内心,其态度也逐渐开始缓和。
面对四位农民工,法庭工作人员则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告知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她也向他们讲解了类似案件的处理方法,让他们对调解过程有一个清晰地了解,缓解他们的焦急情绪,引导他们回归协商程序。
最终,在法庭工作人员的耐心斡旋与释法明理下,双方当事人放下分歧,从互信互谅的角度出发,达成调解协议。被告许某坦诚认可了四位农民工所述事实,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因目前资金困难,他表示愿意在一个月后一次性支付所有拖欠工资。根据法庭工作人员后续回访了解,目前四名农民工工资已全部到位,该案顺利实质性化解。
这起劳务合同纠纷的成功调解,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化解矛盾的实效性,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也有助于引导当事人通过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切实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罗山县法院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涉民生案件,不断提升劳动权益司法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编审:孙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