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把法律条文和情理说得明明白白,既维护了我的权益,也没让对方受委屈,这样的调解我们心服口服!”近日,博乐市克尔根卓街道明珠社区一商铺租赁纠纷,在社区调解员张永鹏的悉心调解下顺利化解。
11月17日,我们见到了这位被居民称作“定心丸”的调解员张永鹏。虽已63岁,他依旧精神矍铄、热情爽朗,正如居民们评价的那样,待人热忱、事事上心,聊起社区里的家长里短、矛盾纠葛,也总能条理清晰地娓娓道来。
张永鹏(左)在调解室与群众交流。齐丽格尔 摄
回忆起商铺租赁纠纷,张永鹏翻开了随身携带的调解日志。当时,小张(化名)因经营不善提出提前退租,要求房东退还剩余租金,小林(化名)却以“违反租赁协议”为由坚决拒绝,双方在商铺里争执不休,险些动手。接到求助后,张永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给二人各倒一杯水,并拍着肩膀安抚道:“遇事别急着吵,咱们坐下来慢慢捋,总有办法解决。”他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信息,一边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租赁合同的相关条款,用“大白话”逐句解读,最终促成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共识。
这种“法理+情理”的调解方式,恰好契合“十四五”时期“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调解工作要求。
作为扎根基层的人民调解员,张永鹏深耕普法宣传与调解工作28年,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耐心消融隔阂,用真心化解千结。自2020年调解室成立以来,他累计调解各类案件600余件,推动司法确认案件8000余件,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张永鹏记录调解关键信息。来源:博乐零距离公众号
张永鹏身上总有股“闲不住”的劲儿。“一天不往社区跑、不帮大家解决点事儿,在屋里坐着都不踏实。”这份热忱,藏在他随时敞开大门的办公室里,藏在他每周开设的矛盾纠纷化解业务培训上、每月授课的群众大讲堂中,更藏在每一次耐心倾听、悉心调解的细节中。
邻里之间的小事,一直是张永鹏眼里“要紧事”。辖区某栋楼的住户曾因“垃圾放置”问题吵得面红耳赤:一户常把垃圾袋暂放楼道,另一户嫌气味难闻,几次争执后险些动手。
张永鹏得知情况后,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转身疾步赶至楼栋,拦住情绪激动的双方,笑着劝道:“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为这点事伤和气不值当。”沟通时,他既不偏不倚点出“楼道放垃圾影响通行和空气质量”的问题,也体谅对方“家中有老人、下楼倒垃圾不便”的难处,随后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让放垃圾的住户把垃圾袋扎紧、缩短放置时间,随后当天协调物业在单元门口增设临时垃圾投放框,并特意叮嘱另一方多些邻里包容。
“只要把道理说透、把办法找对,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张永鹏谈及这次调解,语气朴实却透着笃定。
张永鹏在调解纠纷。来源:博乐零距离公众号
除了邻里纠纷,张永鹏还是大家信赖的“情感摆渡人”。面对因琐事争吵、甚至萌生离婚念头的年轻夫妻,他总会主动上前劝解。“婚姻是人生大事,容不得半点随意。既然选择携手同行,就该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担当,遇到问题坦诚沟通、互相体谅,用心经营好这个家。”他常常用这些温暖的话语、真诚的劝导,让争吵中的夫妻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彼此的感情。
而这份让居民信服的调解能力,离不开他对法律的娴熟运用和通俗表达。张永鹏最擅长的,是把生硬的法条拆成接地气的“家常话”。“张律师讲得和别的律师不一样,细致又好懂,哪怕当下问题没解决,听他说完心里也踏实多了。”前来咨询的社区居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不仅要化解存量矛盾,更要预防增量纠纷。”这是张永鹏多年来深耕基层治理的心得。除了日常调解,他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在社区里开设法律课堂,向各族群众细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用法。
张永鹏开设法律课堂。来源:博乐零距离公众号
有意思的是,张永鹏大多时候不愿接受电话咨询。“有事儿当面说,能把情况问得更细,讲解得更清楚,办事效率也高。”有人来办公室聊天解心结,他总会泡上一杯热茶,静静倾听、耐心疏导。“只要能帮大家办点实事、解点难题,我就觉得特别幸福。”面对居民“天天管这些家长里短,不头疼吗”的疑问,他总是笑着摆手:“大家愿意找我,是信得过我,咋会头疼?”
这些年,张永鹏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各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荣获自治区“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调解能手”“最美调解员”等称号。一张张荣誉证书,是对他多年坚守的最好嘉奖。
调解员如同遍布城市的“神经末梢”,敏锐感知社会脉动、精准施治。展望“十五五”,随着调解机制的进一步健全、智慧治理的深度融入,像张永鹏这样的基层调解员,将继续成为连接社会“安全指数”与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纽带。正如他所说:“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调解一线。”
文:王静、齐丽格尔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审:葛慧慧 编审:谢晓研 编辑:张文文 责编:张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