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地铁接连发生两起突破公共文明底线的事件:一名男子在地铁站内便溺,另一名男子在车厢中裸露隐私部位。两段事件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不仅让现场目击者倍感不适与错愕,更在全网引发热议。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城市形象与公共文明水平的直观窗口。短短4天,南宁地铁发生两起不文明行为,公众在谴责当事人行为的同时,更围绕公共文明底线、公共空间管理边界以及公民基本素养等焦点议题展开深度思考。
“我就住在附近,有时候散步走累了会进地铁站休息一下。”家住地铁沿线的苏先生说,“出现这种不雅行为,让人非常不适。”
带着孙女搭乘地铁的卢女士对此忧心忡忡:“孩子容易模仿,在公共场合出现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比不雅事件更令人担忧的,是后续引发的“审丑狂欢”:有的人涌向事发地“打卡”,将公共事件变成娱乐化的舞台。
“最开始是朋友圈有人转发原视频,没过多久,就看到有人专门去现场‘打卡’,甚至模仿视频里那个人的穿搭和姿势拍照,发到短视频平台求点赞,这太离谱了!”在南宁工作的刘先生表示。
当记者询问一名参与“打卡”的大学生为何这么做时,对方答道:“我们知道这样做不太好,但就是觉得好玩,网络上很多这类视频,点击率还挺高。”
针对这两起地铁不雅事件,法律专业人士从法律层面作出了解释,“此类行为已超出一般不文明范畴,涉嫌违法。”广西桂胜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丰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铁站台、车厢属于公共区域,当众便溺、裸露身体隐私部位的行为,即使未直接对他人造成人身攻击,但其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对公众视觉权益的侵犯是客观存在的。杨律师进一步解释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此类行为可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警方调查后认定‘情节较重’,比如引发了公共秩序混乱、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者对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后果,拘留期限可能会延长至10日以上。”
据南宁市公安局地铁分局通报,11月15日21时许,接到群众关于男子在地铁列车上裸露身体隐私部位的报警后,警方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将嫌疑男子控制并带回公安机关调查。目前,该男子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杨律师指出,地铁作为封闭的公共空间,乘客的行为边界尤为重要。“从这两起事件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公共空间行为的基本规范:首先,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是基本要求,当众便溺等行为不仅严重破坏环境,更涉嫌违法;其次,尊重他人的视觉权益与心理感受,在公共场合裸露身体隐私部位,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危害了公共秩序;最后,任何行为都应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反之,就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
在探讨地铁不雅事件成因时,有观点认为可能与公共设施不足有关。但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南宁地铁在便民设施的配置上并不缺位,从满足市民基本需求到关注特殊群体,各类便民设施较为全面地覆盖各站点及车厢区域。
在基本需求保障方面,南宁地铁各站点均配备了公共卫生间,且部分站点根据人流量优化了卫生间布局,避免出现排队过长的情况。同时,针对带婴幼儿出行的家长和行动不便的乘客,地铁站点配置了母婴室和无障碍电梯、盲道等设施,以满足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
尽管南宁地铁已为乘客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能够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甚至在细节上超出了不少乘客的预期,但城市公共文明建设仍面临双重现实挑战。一方面,除此次发生的便溺、裸露等极端行为外,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抢占座位等不文明行为屡有发生,既破坏了公共空间的秩序与氛围,也触碰了公序良俗的底线。另一方面,网友对不文明事件的曝光行为,也存在“过界”风险。“无码传播”“网络暴力”,容易对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二次伤害,引发新的争议。
接连发生的不雅事件提醒我们,城市文明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市民自觉遵守公共行为规范。在地铁这个狭小而又广阔的公共空间里,每个人都需要找到私人行为与公共约束的平衡点。
【点评】
南宁地铁短时连发两起不雅事件,是对公共文明建设的一次警示。当事人的行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涉嫌违法,触碰了公共空间的行为底线。而后续的“审丑狂欢”,将不文明事件娱乐化,更凸显了部分公众文明素养的缺失。
法律已明确此类行为的惩戒标准,警方的快速处置彰显了法治的刚性。南宁地铁完善的便民设施,也驳斥了“设施不足致不文明”的借口。
城市文明既需要硬件支持,更需要公民自觉,每个人都应该守住“不影响他人”的底线。唯有法治约束与文明自觉并重,才能守护公共空间的和谐。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将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融入每个公民的日常行为,才能让公共空间成为彰显城市文明、传递温暖善意的场所,让“文明”成为城市最鲜明、最动人的底色。
记者:刘康 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