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即将迎来新一轮支持政策。1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
上证报中国证网讯(记者 于祥明 白丽斐)扩大内需即将迎来新一轮支持政策。
1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
“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
会议指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要优化项目审核,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无形资产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资产管理、后续运维等工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有关工作,这意味着“两重”建设将在“十五五”时期持续推进,而且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可能逐步扩大。
王青分析表示,未来五年,“两重”建设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会议指出,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节奏,强化项目和资金匹配,积极撬动超长期贷款、政策性金融等资金,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
在王青看来,未来“两重”建设不仅要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还会优化投融资机制,更多吸引民间资金参与。
“这是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拓宽民间投资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王青预计,“十五五”期间,在“两重”建设带动下,基建投资会保持适度增速,在补短板、强基础、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切实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
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增强供需适配性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有效举措。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和增值服务,持续拓展新的消费增量。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常会此次部署紧扣“供需适配”这一核心要求,本质是通过供给侧精准发力响应消费升级,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增长注入内生动力。这一安排既立足当前消费痛点,更着眼长期结构优化。
“在此过程中,技术赋能是关键抓手,国常会明确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推动其深度嵌入消费全链路。”付一夫表示,例如从AI定制旅游攻略、虚拟试妆提升体验,到智能产线柔性加工保障供给,既解决“选得累”的决策痛点,又破解“产不对需”的供给难题,持续拓展消费增量。
会议指出,要积极支持企业扩大特色、高品质消费品供给,加快安全、性能、绿色等标准更新升级,完善认证体系。要围绕细分市场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发展一批柔性制造工厂,推动生产高效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要。要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付一夫认为,此次部署也形成了政策端的全链条支撑,供给端升级标准与认证体系,生产端发展柔性制造,场景端培育新业态,金融端丰富配套服务,从而多维度打通“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堵点。这一系统部署,有望推动消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夯实其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
“此举是以‘供需协同’激发内需潜力的关键一招。”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上证报记者说,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和柔性制造,推动供给端快速响应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打破传统生产与消费脱节的瓶颈;升级完善标准与认证体系,既增强消费者信心,也倒逼产业升级;培育新场景新业态则有助于释放潜在消费动能,实现从“被动满足”到“主动创造”需求的跃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