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有个消息挺受关注:王健林和他的大连万达集团,要被人告上法庭了。开庭时间定在11月3日,地点是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原告是海南万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一查海南万骏的股权就清楚,这家公司七成股份属于万科旗下的深圳市盈达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剩下三成是另一家公司的。说白了,这次起诉其实是万科系在跟万达要钱,背后是双方之前的合作纠纷。
事儿得从几年前说起。2019年到2020年,万科旗下的海南万骏,前后给万达子公司打了50亿元,合作搞长春影视城项目。后来万科想提前终止合作,钱的事儿就掰扯不清了。万达说已经还了50亿本金,还多给了2.4亿收益;但万科觉得不够,按之前的协议,连罚息算上还得补13.8亿差额。两边谈不拢,万科就走了法律程序,之前还冻过万达商管19.8亿的股权,虽然后来调解解封了一部分,但还有11.5亿股权没解开,这部分股权价值差不多748亿,比争议的钱还多不少。
其实今年以来,万达的麻烦就没断过。9月28日那天,万达集团和王健林突然被限制高消费了,就是不能坐飞机、高铁一等座这些,当时大家都担心万达是不是没钱还债了。结果第二天限高令就取消了,万达解释说,是下属项目公司的经济纠纷,执行的时候信息没对接好,才出了这档子“一日游”的事。
但司法数据骗不了人。截至现在,万达集团本身有49条股权被冻结的记录,以前还有10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简单说就是该还钱没还,被人申请强制执行)10次,总共要还52.63亿元,以前累计的被执行金额更是高达90.3亿元。
万达的关联公司日子也不好过。比如大连万达管业管理集团,光10月这一个月,股权就被冻结了超3亿元——14号冻了1亿,13号冻了1000万,8号冻了1.88亿,3号还冻了5000万。算下来,这家公司累计有53条股权冻结记录,以前被执行的金额也快6亿了。
除了这次被万科系起诉,万达近期还有别的官司。比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也把万达的关联公司告了,包括武汉东沙万达商业管理公司、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等,开庭时间定在12月1日。今年7月,万达商业管理集团和它的法定代表人张春远,还因为没按时给别人结工程款,被限制高消费,那案子当时已经被执行了157万多。
为啥万达最近这么多麻烦?核心还是没钱。为了还债,王健林从2023年就开始“卖东西”:这两年卖了超100座万达广场,今年5月一次就打包卖了48座核心项目,回笼了500亿元;还把酒店管理公司、快钱金融的股权,甚至海外的文旅资产都卖了。但卖资产的速度,赶不上欠的钱增长。截至今年三季度,万达商管短期要还的债有662亿元,可账上现金才133亿元,差了500多亿,光每年要付的利息,就比赚的管理费还多,已经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更头疼的是,万达之前跟投资方有约定:要是2025年底前万达商管没上市,就得按协议回购人家的股份,这一下就要拿出几百亿。可现在房地产行业IPO审核严,万达商管上市的成功率估计还不到30%。这次被万科系起诉、股权又被冻结,很可能会影响它后续发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推进上市,甚至可能让银行这些金融机构提前催债,引发更多连锁反应。
其实万达的困境,不是单独一个公司的问题,而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缩影。以前这些企业靠借债扩张,现在融资收紧,行业又在调整,老模式走不通了。就像有人说的,万达卖资产只能临时“续命”,想真正摆脱麻烦,还得靠实实在在的运营赚钱。
11月3号的开庭,会是万科和万达这笔纠纷的关键节点。而万达能不能在年底前解决上市和还债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自己的生存,也给其他有类似困境的房企提了个醒:做生意,安全永远比规模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