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1月13日消息:昨天下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上海市青浦区司法局联合召开推进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多元共治共享调解一体化协作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共同签署的《法保护航 驿路同行——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多元共治共享调解一体化协作备忘录》亮点内容、涉道交纠纷典型案例,并举办交通事故共治共享调解工作室、共享调解工作站挂牌仪式。
共签协作备忘录
凝聚解纷“新合力”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公安、司法以及行业调解组织在多元共治共享调解工作中的职能优势,有效解决当前道交纠纷处理中存在的鉴定程序多、周期长、保险公司理赔标准不统一等难点、痛点问题,探索“少诉讼,少纠纷”的社会治理路径,发布会前,青浦区人民法院与青浦公安分局、司法局以及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共同签署《备忘录》。
此次签署的《备忘录》涵盖多元共治、深度融合、同案同赔、长效持续四个方面内容。通过签署《备忘录》,法院、公安、司法局以及行业调解组织打通合作壁垒,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流程共认,打造“共享调解”新模式,建立“行业互认”新机制,做到从“同案异赔”到“标准统一”,同时,建立共享调解队伍联合培养机制,充分保障协作的长效运行,构建起共同参与调解工作的新格局,为交通事故纠纷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流程、高效率”的解纷新途径,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之路”。
共治共享调解典型案例
提供道交解纷“新示范”
此次发布的5起典型案例,是共治共享调解机制实践的具象成果,以“多方协同、诉前止争”的实效,为道交纠纷的解决提供更为标准化的实操引领。
例如,在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法院通过运用共治共享调解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并协调保险公司提前介入履行赔付义务,在无需启动伤残鉴定的情况下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合意。不仅快速化解了纠纷,而且显著降低了当事人维权成本。
在另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法院先厘清各主体的责任分担,将保险理赔纳入整体纠纷解决框架,引导各主体参与调解,促成多方达成一揽子调解方案。不仅减少了诉累,也显著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体现了司法在整合复杂法律关系、推动源头治理方面的积极价值。
揭牌“一室一站”
构建解纷“新格局”
为了构建多元协同解纷新格局,高效实质化解道交纠纷,此次发布会前,青浦区人民法院牵头成立了交通事故共治共享调解工作室,同时联动平安财险上海分公司设立共享调解工作站。
交通事故共治共享调解工作室由青东人民法庭法官常驻,整合多单位专业调解力量,以八大机制筑牢解纷根基。通过行业调解+司法专项会议规范判调标准,依托诉调对接机制实现案件高效流转,借助信息互通与调解员队伍联合培养机制提升调解专业性,更以多方案件互认、重大纠纷预警等机制补全治理链条,全方位破解纠纷化解痛点。
平安财险上海分公司驻庭站点则以“保险+司法”模式提供补充,通过即时调解、法官现场指导、司法确认保障等举措,强化解纷效率与权益保障,既实现了纠纷化解的标准化、集约化,又缩短了处理周期、减少了理赔争议。
“一室一站”两者协同发力,既通过工作室筑牢制度支撑,又以站点优化实操流程,将大幅提升解纷效率、减少理赔争议,打造可复制的区域治理样本,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