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寺庙做义工的契机
2023年从某零售行业top公司法务工作裸辞后,身心都非常困顿和迷茫,既不想急着去找下一份工作,也不想在家躺着闲着混着,就希望找到一处清净的地方能好好放空身心、调养自己。
当时想的非常清楚:打工是要一辈子打工的,中途暂停、歇息一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当给自己放个人生的长假,gap一年。
本来想去云南、浙江、三亚等的民宿做义工,顺便旅个小游,后来搜索了一圈,发现有些民宿的要求堪比上班,什么做三休一、每天工作四五六个小时,感觉就是打工的延续,而且一毛钱没有,果断转换思路。
与其在民宿白干,还不如去寺庙做义工,还能种种福田积累福报,为以后找工作来点玄学加持力量,当时我粗浅地想着。
后来选择去寺庙做义工,遵循四点起九点睡的作息,掰一掰那颠倒崩坏的作息和不健康的外卖饮食习惯。回归自然,不用盯着手机、电脑,也没有工作的压力,纯粹是感受生命的真实,希望晨钟暮鼓的生活能带给我新的收获。
02
第一站
江西的东林寺净土苑
一开始我是准备去东林寺祖庭做义工,但是因为那会义工人数饱和了,暂时不让挂单(佛家用语,登记借宿)。于是我就去离祖庭几十公里的净土苑,祖庭和净土苑都属于东林寺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总部、分部的关系。
简单介绍下东林寺:
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隋朝后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东晋时期,庐山慧远大师与123人在东林寺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共期往生西方,开创了汉传佛教中的念佛往生法门-净土宗(此处推荐阅读东晋高贤刘遗民的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慧远大师因而被尊为净土宗初祖。
净土宗一共有十三祖。民国时期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被尊为净宗十三祖,现在的东林弘化社,就是由印光大师创办。
印光大师所作的《印光大师文钞》字字珠玑,语语见谛,被教内外大德、专家和学者们誉为是一部浓缩的藏经,不仅视为佛门瑰宝,而且也是当今学术、思想界一笔珍贵财富。
果一上人是建国后第一任方丈,中兴东林寺,发愿兴建圣像。
传印长老是前任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
大安大和尚是现任方丈,所讲的净土法门信愿行也是非常有摄受力。
东林大佛由来:
为弘扬净土法门,接引众生往生西方,于1993年发愿,2007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洒净开工,历时二十载,东林寺铸成八十一米高阿弥陀佛金色圣像。开始计划是建在东林寺祖庭那一块,后来因为所在地是庐山景区。
为了避免自然景区过度开发,后面出了新条例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建设需经发改委批准。于是迁址建佛,建在庐山南麓星子县,也是目前的净土苑那一块。(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东林大佛胜缘记》纪录片介绍)
东林寺净土苑:
围绕东林大佛所在的新区就是东林寺净土苑,也属于东林寺的一部分。东林寺净土苑山门广场旁有矗立“永久免费入苑”的石碑,免收门票,广结善缘。
净土苑是东林寺新区,占地4000余亩,是集朝圣、修行、弘法、教育、慈善、安养、佛教艺术为一体的专修专弘净士法门的国际性宗教文化交流平台。
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东林寺净土苑,如侵删
03
义工岗位篇
在净土苑安顿下来后,我分到的义工岗位是净土苑念佛堂护法义工,主要任务就是在信众做早课晚课等集体念佛的时候做好护持工作,包括念佛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拜垫、香、灯、供水、花果、话筒、茶水等)、念佛时护持信众经行、念佛后恭送大众有序出堂、清洁卫生、巡查离岗、做好应急护法准备等等。
每天的工作都很扎实,也很踏实,不用费什么心力,按部就班的去干活,最大的消耗可能就是体力睡眠了。
晚上九点是就寝时间。如果九点打板(打板:寺院的早起、晩息、集众、用斋,通常都是以敲打板声为信号,除通知寺院众人,也是告知护法龙天寺院作息情况。种种作息皆要打板,也意在提示大众生死无常,要精进修道。出家僧众的生活,每日在打板声中,井然有序。)的时候就立即睡觉的话,早上四点还是起得来的。
虽然一开始有点困差点起不来,但是周围的义工朋友们、信众们都非常精进认真,有的三点就起来念佛了,这种氛围还是很能带动人的。
每天早上四点多起来,天空还是浓稠的黑色,一个小时早课的时间,看着天空满满泛青、透出微光再到天光大亮,是一种非常奇妙又新奇的感受。然后早课结束后去过堂吃早饭,一切结束后才不到七点。而依照世俗时间,一切才刚开始。
除去吃饭、护法工作,基本上每天会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而休息时间我一般都用来补觉,毕竟起的真的是太早了。
我在东林寺净土苑做义工有一个半月,期间有参与护持临终助念培训、佛七、佛二、菩萨戒、昼夜经行、浴佛节的法会活动。可以说,对于佛法的认识、自我的存在等都有了更真切更清晰的感知。
04
东林大佛篇
净土苑的风景非常清净自然,东林大佛坐落在净土苑,每天都可以看到东林大佛,蓝天白云也很纯粹,视野也开阔。有时候活干完了休息的时候,我就会去流通处抄经看书,或者上山到半山腰看看远处的风景。
来来往往的游客信众,有的是三步一拜虔诚礼佛上山。个人的存在在此刻缩小到极致,广阔的风景、来往的行人、放空的心态,只沉浸在这一刻。
05
吃饭篇
寺庙里都是素食,但是都做得很好吃,也很习惯。
吃饭也是集体安坐,规规矩矩地、不能肆意行动,有过斋律仪,吃饭前要念供养偈,吃完后也会念偈子。
净土苑的莲香斋是素食自助餐,对外开放,评价很高。去礼拜东林大佛的来往游客们,在山顶处可以免费领取一张用餐券,去莲香斋吃饭。
06
感悟篇
来寺庙的大家,或多或少其都会感受到一种了生死的氛围,不自觉的升起一种出离解脱心。
大家都有很多凡尘的愁绪,但是能升起觉察心去看待,换个角度以第三人称去看待个人的悲欢喜乐,那个“我”以及“我”上沾染的种种情绪似乎就有短暂地放下了。
在这种观照中,落在眼前的愁绪压力仿佛就离的很远很远了。毕竟生死第一大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所执着的,所追求的,所不可得的,好像在短暂的寺庙生活之中,越来越遥远,随风飘散了。放不下的,何苦来哉呢。
偶尔一念放下,偶尔升起名闻利养的心,诸般思绪又裹在一起了。
人世自纷纷,世事常如此。
修行之路,尚且很多艰辛。
不修行,恐怕会既误了红尘又没有修行。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得失一寸心,惜取此时心。
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因循而更期待。
端身制意,守摄本心,正命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