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帮你追回欠款”“现在开始,欠钱不还,最快3天就能解决。”“不管多长时间的欠款,我们都有办法追,专业律师团队帮你解决。”这是郑州坤俊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坤俊公司)的视频广告。
历时1年零10个月,另一家河南鼎厚律师事务所(简称鼎厚律所)一直被上述假律所冒用名义,多位当事人或家属陆续来电指控其律所“诈骗”“收钱不办事”,让负责人黄文得苦恼不已。
从2023年发现坤俊公司的欺骗手段后,黄文得开始实地调查,陆续统计了数十个被害人的证据材料,其中大多是本来就被拖欠款项的农民工。
9月29日,司法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规范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专项行动,聚焦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某些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假借律师名义进行诈骗、招摇撞骗以及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违法犯罪问题。
▲坤俊公司的宣传账号之一
被法律咨询公司“套路”
交了钱却追不回欠款
2023年10月25日,60岁恩施农民工李义国在快手看到坤俊公司广告,加上“坤俊法律-风”企业微信号,希望追回被欠1.5万工资。他没有欠款凭证,只有对方手机号和两位工友证词。“风”表示,只要发律师函,对方就会还钱。
“风”介绍操作流程和收费标准:第一步,发律师函,收费600;第二步,若对方继续“耍无赖”,就起诉立案,收费1400,并称,通过“网上立案”,“胜诉后冻结对方名下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财产划转给你。”红星新闻看到,《律师函》显示律所为“河南惠发律师事务所”。
当年11月13日,李义国又先后交1400元、800元,一共交了2800元。其中1400元用于起诉,包含写起诉状、立案等;800元是立案需要对方身份证号的“查询费”。随后,他线上签订《授权委托书》。
然而原本说好的不超一个月追回欠款,却成了遥遥无期。2024年,坤俊公司称已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此后李义国多次在群里询问和催促,“坤俊法律”助理账号以种种理由推脱,至今无果。
被欠款6000元的73岁湖北阳新县农民刘合付也掉入陷阱。由于患有心脏病、脑梗、高血压经常住院,刘合付在与坤俊公司人员沟通中十分谨慎。2023年11月1日,坤俊公司“法务曹老师”让他交600元律师函费,他以为是全部费用,不料此后几个月,他不断被诱导、催逼再交费。
当年年底,坤俊公司表示,证据不充分,可能败诉。刘合付生气,“你要是怕败诉,就不该受理”“我一点钱全部给你掏光了。”但他骑虎难下,哭诉自己住院花光了钱,只有200元余额,“法务曹老师”让他想办法周转。刘合付崩溃了,用微信语音连哭带骂,要求退款。但2天后他冷静下来,补交了400元。至此,他共交费2400元。
安徽亳州寿县女子洪梅一开始被承诺“5-7天”追回欠款。此后数月她发现“啥也没看到,一层一层都要出费用”,为时已晚。她的案子至今无果。
四川自贡71岁老人刘秦荫原是一家国企退休职工,30年前病退,她本有退休金,因还要照顾痴呆丈夫、90多岁母亲,两年前先后被长沙、广州三家网络公司“视频变现课”“网校”“跨境电商”骗了近万元。为追回钱财,刘秦荫把三个案子交给坤俊公司,付了6000元,始终无果。
冒用身份的“假律师”
这些受害人与坤俊公司签订的《授权委托书》有一个共同点:受托人身份不是律师函上的“惠发律所”,而是“鼎厚律所”的吴某伟。
“法务原老师”让李义国打印《民事起诉状》《授权委托书》《线上开庭申请书》三份文件并签字时特意要求,“日期不要填错,授权委托书写2023年9月28日,其它都写2023年11月21日,千万不要填错。”
同样,坤俊公司人员在2023年12月21日让刘合付打印三份文件并签字也强调“委托授权书写2023年9月13日,其它都写12月20日”。刘合付都写了12月20日,对方不再理睬他。10天后他重新打印填日期,对方才认可。
为何非要限定“9月”?黄文得说,这是坤俊公司和吴某伟掩盖违法违规行为的操作。
黄文得告诉红星新闻,鼎厚律所成立于2022年6月,吴某伟、刘某飞为合伙人,后黄文得发现吴有违规行为,遂收回其股权,律所于2023年9月15日为吴办理离职。
2023年11月至2024年,多位当事人或家属陆续来电指控鼎厚律所“诈骗”“收钱不办事”,黄文得才得知吴某伟冒用了鼎厚律所公函、律师身份。记者看到多位受害人提供的材料,2023年8月至12月,在坤俊公司与受害人签订的《授权委托书》中,吴某伟使用鼎厚律所的律师身份和盖章公函。
为维护律所声誉,近两年,黄文得及助理先后出差找到20余个被害人,送去慰问品,澄清事实。
2023年,在山东滨州惠民县被欠6000多元的辽宁农民工金祥久,向坤俊公司前后交费3200元。2024年3月,金祥久报案“遭遇诈骗”。3月27日,惠民县警方前往郑州询问吴某伟。询问笔录显示,吴某伟称,他从2023年10月7日开始不在鼎厚律所工作,10月9日加入河南惠发律所。
据黄文得提供的手机视频,2024年3月27日第一次被警方询问后当晚9点多,吴某伟到鼎厚律所,跪在地上,向黄文得道歉、磕头。次日他又发送多条短信,称“我就是被人当枪使了一样”。
在黄文得举报下,2024年8月31日,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文化路派出所询问坤俊公司负责发布视频引流、维护客户的张志鹏。询问笔录显示,张志鹏称,他2019年就与吴某伟认识,2023年2月坤俊公司成立后,找吴某伟合作,“主要是让吴某伟帮我们客户发送律师函,以及线上立案。”2023年6月,在吴某伟介绍下,坤俊公司与“惠发律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吴某伟的律师身份写律师函、诉状和网上立案,并给他结算费用。
2024年9月4日,文化路派出所询问吴某伟,他承认从坤俊公司接收了五六十个客户,收取“律师费”5000多元。
捏造“118号民法典”
开庭不出庭造成“空头判决”
坤俊公司宣传“全程不用您参与”,而实际所签《授权委托书》并非“代理诉讼”,而是“代为立案”。由于受害人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或农民工,多数人都未注意。
最终,许多案件即便开庭,由于原告、代理律师、被告均未出庭,法院只能当庭“予以撤案处理”。截至今年11月,黄文得在裁判文书网查到近20篇吴某伟以“鼎厚律所律师”虚假身份代理但“撤诉”的“空头判决书”。
▲吴某伟冒用鼎厚律所身份造成撤诉的“空头判决”
为消除当事人后顾之忧,坤俊律所每次诱导交费都会强调,“根据118号民法典,你作为原告,这些费用是先垫付的,胜诉后可以主张让对方承担。”实际上,2021年开始实施的《民法典》并无此内容。
张志鹏承认,2023年初吴某伟告诉他们“118号民法典可以主张起诉所产生的费用在胜诉后由被告承担”,2023年10月后放弃该宣传话术。但红星新闻看到,2023年11月中旬的聊天中,为诱导河南新密民工马雪现交费,“法务王老师”仍两次搬出“118号民法典”。
▲坤俊公司的话术
当事人交费迟疑,坤俊人员会发送“成功回款88万,全部到账”“某某客户追回欠款后又介绍客户,直接委托5个案件”“客户牛先生成功收回8年欠款625万”等信息,连番轰炸,攻破当事人心理防线。
为了获取欠款人信息,坤俊公司的上游产业链甚至会伪造公安机关印章。
2024年10月底,为给李义国立案,坤俊公司人员获取了欠款人倪某户籍身份信息。红星新闻看到,文件显示《全国库信息资料》,调查人为上海某律所,底部盖有上海公安局闵行分局某派出所的印章。
今年10月,黄文得向上海市公安局核实该印章,得到回复,“该证明并非本所出具,且该章并非本所正在使用的调查章。”
▲伪造公安印章获取公民信息
黄文得说,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有庞大市场,法律咨询公司是买家之一。郑州公安局金水分局一名刑警告诉红星新闻,为坤俊公司提供公民隐私信息的一家公司已被内蒙古警方处理。
此外,吴某伟每次与当事人签订“代理立案”的《授权委托书》时,都会留下一个打不通的157开头的手机号。黄文得从郑州警方处得知,机主是一个“犯罪嫌疑人”。今年10月2日,郑州公安局金水分局文化路派出所以“出租、出借电话卡”为由对吴某伟行政立案。
隐瞒关键信息,较少提示维权成本
让当事人陷入“沉没成本”困境
2024年,黄文得多次向坤俊公司所在的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文化路派出所报案,8月23日,派出所以吴某伟诈骗行政立案。但一个月后,金水分局以“无犯罪事实”为由刑事撤案。民警向黄文得解释,“因为坤俊公司也办了事,而且协议规定了是‘代为立案’,人家也做到了。”黄文得随后向金水区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目前检察院正在办理此案。”
2024年10月,刘合付最后一次给“法务曹老师”发微信,发现已被拉黑。2025年10月,刘合付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他查出脑梗,多次住院,生活难以自理。“我知道我被骗了,也没精力去维权,认栽了,算了。”红星新闻联系10位受害人时,多数表示“被烦死了,不想提这事了”。
2024年5月9日,郑州市律协询问吴某伟为何在2023年10月9日离开鼎厚律所后,仍继续使用鼎厚律所身份、公函办理案件手续?他称“我知道错了,非常后悔”。由于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违反《律师法》,2024年6月,吴某伟被郑州律协处以“中止会员权利两个月”,后又被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
北京宜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戚婧晨告诉红星新闻,法律咨询公司本质属商业服务,不具备诉讼代理资质。过去二十多年,该行业营销策略不断迭代,直接欺诈行为已大幅减少,但在诱导套路、话语上变得更隐蔽。
“他们最基本的策略是,虽不编造虚假信息,但真话不说全,隐瞒关键信息,尤其不提示风险,较少主动提示维权成本。”戚婧晨表示,这类公司常抓住当事人追求低成本心理,将完整诉讼流程拆分成几个阶段,逐步增加发律师函、身份信息查询等收费项目,分段抬高服务价格。“当事人一旦首次交费,就上钩了,陷入‘沉没成本’困境,后面避免前期交费落空,只能持续付费。”
而实际上,大部分民间借贷纠纷案,“难度不在于诉讼,而在于执行。”戚婧晨表示,足额或大额执行到位的成功率通常不足10%。2021年年底,浙江丽水庆元县法院发布此前5年民间借贷案件执行白皮书,也称“清偿率最高仅10%”。
“坤俊赵老师”在视频中推广“追款三招”:金额大的申请财产保全;胜诉后拉黑名单,名下没有财产也没关系,申请执行他名下养老金、保险金、公积金;申请拘留,一年可以拘留两次。
但戚婧晨说,大量欠款人转移财产或不具偿还能力,甚至已被列入失信名单,这一现实困境为法律咨询、债务催收类公司提供了空间。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陈龙 记者 刘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