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福建舰”的服役,海军航空兵的力量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舰载机的选择上,中国海军的新锐——歼-15T,与美国海军的主力——F-18E/F“超级大黄蜂”,之间的对比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此刻,美国媒体的报道也开始为这一现象投射出不同的光芒,不再是一味的自信,而是夹杂着对现状的反思与不安。
作为现代空战的核心,战斗机不仅是制空权的象征,也是国家海军力量的体现。对比歼-15T和F-18E/F两款战斗机,其技术参数、作战性能和总体设计理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
从雷达技术来看,现代空战的胜负往往在于谁能更早发现敌人,谁能先发制人。歼-15T装备了第三代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可以在250公里外锁定目标,并且能够同时追踪多达10个目标。而F-18E/F所搭载的AN/APG-79V4雷达,探测距离仅为200公里,显然在这场“眼睛”的较量中,歼-15T占据了明显优势。这意味着,在实际作战中,歼-15T可以在敌方意识到之前,先行锁定并攻击目标,给F-18E/F造成致命威胁。
在飞行性能和作战半径方面,歼-15T同样骄傲。其基于苏-27的气动设计,使得该机在机动性上优于F-18E/F,加之采用了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飞行能力。而在最大起飞重量上,歼-15T的优势让其能够携带更多的武器与燃料,扩展了作战半径,使得它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对敌进行拦截和打击。
在武器挂载能力方面,歼-15T的表现同样不容小觑。该机具备12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达到9吨,能够灵活搭载多种类型的导弹,包括霹雳-15和霹雳-17等空空导弹,以及多用途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在面对威胁时,歼-15T可以快速切换攻击模式,对海面目标和空中目标进行高效打击。
而F-18E/F的11个外挂点虽然不算少,但其载弹量仅为8吨,战术灵活性与打击能力明显受限。而且其主要反舰武器AGM-158C隐身反舰导弹数量,缺乏超音速反舰武器,使得其对海突击能力在歼-15T面前得捉襟见肘。
尽管美国海军目前然掌握着数量上绝对的优势,拥有艘航母,但舰载机的性能却成为了最大的隐忧。目前,F-35C的生产数量,适配问题未能解决,只能让F-E/F继续承担重任。而美军对这一现状的尴尬无法掩盖,甚至在某种上反映了对未来竞争的焦虑。
美国媒体《军事观察》的分析似乎也在揭示这一,他们强调,F-18E/F的技术发展由于削减及冷战后期的调整,已经显得相对滞后。相比之下,歼-15以其在技术上的跃进,成为了包括F35C在内的多种战机的威胁。更让人不安的是,未来数年内,中两国的战斗机发展路径将出现进一步的化。中国的歼-50战斗机有望2030年前具备战斗能力,而美国的下一F/A-XX战斗机则仍处于概阶段,不知何时能够付诸实践。这样的发展差异,将使得未来的海空对决更加念重重。
在这一背景下,美方不能仅停留于对F-18E/F的辩护需要重新审视其整体战略布局和投资方向。而海军,则需趁势而上,继续推进航及舰载机的发展,以确保在未来的海洋中占据主动。
综合来看,歼-15T与F-18E/F之间的比不仅仅是两款飞机的较量,更是美两国海军力量的一次真实映射。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战争形态的持续变化未来的海洋战场将不会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智慧与技术的全面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