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是习律呀
习律宣言:不讲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只讲普通人都能轻松看得懂的法律实务知识,看完就能实操!
我是习律,坐标上海,全国办案。专注为客户提供「争议解决方案」的实战派律师,重实操、重干货、重经验。
后台接到不少咨询,许多劳动者因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想要申请劳动仲裁,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担心自己不懂法律而吃亏。作为处理过数百起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劳动法律师,我总结出劳动者自己打劳动仲裁的10个关键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10个超实用建议
一、注意时效问题:仲裁时效与举证期限
实务建议: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务必在时效内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遵守仲裁庭指定的举证期限。
原因分析:许多劳动者因错过时效而无法维权。仲裁时效可能因主张权利而中断,但切勿冒险计算时间,权利受侵害后应尽快启动程序。举证期限内未提交的证据,可能面临不被采纳的风险。
二、仲裁请求要全面,防止遗漏
实务建议:在申请仲裁时,将全部请求一并提出,包括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未休年休假工资等。
原因分析:根据"仲裁前置"原则,未经仲裁的请求,不能直接在法院诉讼阶段追加(除非该请求与仲裁请求具有不可分性)。常见错误是只要求工资,漏掉加班费;或只要求经济补偿金,漏带薪年休假工资。
三、立案材料策略性提交
实务建议:提交仲裁申请时,申请书和证据不必过于详细,只需符合立案标准即可。
原因分析:这样可防止公司过早了解你的全部策略,有针对性补充证据。立案后、开庭前,仍有补充仲裁请求和证据的机会。策略性保留关键证据,可在庭审时出示,打对方措手不及。
四、裁决不利要及时起诉
实务建议:如果仲裁裁决没有全额支持你的请求,务必在法定期限内(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因分析:如果只有公司起诉而你没有起诉,法院审理范围将仅限于公司起诉的部分,你未起诉的部分将被视为认可仲裁结果。主动起诉可确保你的全部请求得到法院审理。
五、注意诉讼费缴纳期限
实务建议:劳动仲裁不收费,但起诉到法院后,需在接到法院缴费通知后7日内缴纳诉讼费,通常为10元。
原因分析:错过缴费期限将被视为自动撤诉,导致丧失维权机会。设置日历提醒,并主动与法院确认缴费是否成功。
六、善用"一裁终局"策略
实务建议: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或因执行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原因分析:劳动者不服仍可起诉,但用人单位不能起诉,只能申请撤销(条件严格)。对于小金额争议,可考虑分次申请仲裁,缩短维权周期。
七、善用公司心理弱点
实务建议:不要过于恐惧公司,公司也担心判决产生示范效应,影响后续管理。
原因分析:大公司尤其担心个案败诉引发连锁反应。可在适当阶段提出调解,利用公司这一心理争取有利条件。特别是涉及加班费计算、违法解除等具有普遍性问题时,公司更愿意和解。
八、证据准备决定胜负
实务建议:劳动争议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涉及解除决定、考勤记录、工资发放等事项,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原因分析:平时注意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邮件、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证据组织要有逻辑,形成完整证据链。制作证据清单,简明扼要说明每份证据的证明目的。
九、熟悉庭审程序与辩论技巧
实务建议:提前了解仲裁庭审流程:庭前准备、庭审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
原因分析:庭审时冷静沉着,围绕争议焦点辩论。质证时从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及证明力四方面入手;辩论时紧扣仲裁请求,援引法律条文和证据。避免情绪化表达,注重事实与法律。
十、理性评估是否需要律师
实务建议:案件简单、标的不大且有时间的,可不全案委托律师,但最好提前咨询律师。复杂案件或自己无力应对的,及时聘请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