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姝雯) 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对维护市场秩序和创新环境具有积极意义。近日,省知识产权局发布2025年首批知识产权多元解纷典型案例,7起案例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多个领域,集中展现了我省在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解纷方面的创新实践。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凸显四大鲜明特点:坚持协同联动,南京“行政司法协作前置宣贯”、宿迁“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等做法,构建起跨部门、跨区域多元共治格局;注重高效便民,南通推行快速现场取证、常州合并处理批量纠纷并运用线上调解平台,大幅压缩办案周期;强化标准统一,通过技术调查官介入、类案赔偿标准参考、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举措,确保调解与司法裁判尺度衔接;突出防治结合,既化解已发纠纷,更通过行业预警、风险提示等推动源头治理。
据悉,这批案例以调解为主要方式,通过行政与司法协同、专业调解组织参与、社会力量联动等多元模式,有效降低了当事人诉累,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某域名盗用引发的版权纠纷中,无锡调解员以“四步走”妙招指导企业固定证据、援引权威判例,最终促成原告撤诉;某汽车配件专利侵权案中,常州创新“分段调解+柔性调解+刚性监督”模式,组建由“调解员+行业专家+技术调查官”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79天内促成侵权方销毁百万案值产品并赔偿50万元。这些案例针对不同类型纠纷精准施策,既彰显了技术调查等专业优势,又体现了联合共治等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