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法治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向前推进一步,法治服务保障就要跟进一步。人民法院如何将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组织开展“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法院见闻”集中采访活动,邀请记者走近司法实践最前沿、服务群众最基层,近距离观察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与实效。集中采访活动首站来到上海法院,敬请关注。
法院诉讼服务实现综治中心全覆盖
340个巡回审判点已审理案件1020个,平行化解纠纷4881起
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在全市综治中心全覆盖基本实现。这是记者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得的最新信息。
“全市16家基层法院均已实现在区级综治中心全部入驻。”昨天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组织的“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上海法院见闻”集中采访活动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陆卫民告诉记者,今年1—10月,全市基层法院已入驻街镇综治中心217个,覆盖率100%。目前诉讼服务覆盖综治中心的效果初显。
巡回审判入街镇、入村居、入园区是人民法院将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带入基层治理、带入居民身边的重要渠道。上海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在街镇综治中心全覆盖、巡回审判在各街镇全覆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全覆盖“四个全覆盖”工作,以多元共治方式推动矛盾源头化解。
记者了解到,今年1—10月,全市基层法院已入驻街镇综治中心217个,覆盖率100%;已设立巡回审判点340个,开展巡回审判1020次,平行化解纠纷4881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6%;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已经初步实现了全覆盖。
全市法院立足区域实际和治理实际,结合街镇、村居、综治中心、园区、校区等实际设置巡回审判点,同时推动案件类型全覆盖。逐步深入至园区、企业集群、校区等,针对各街镇、社区的差异化纠纷特点,精准聚焦高发、易发案件及潜在的群体性风险,开展靶向式巡回审判。
当下,巡回审判带来的“自治”风尚在上海很多社区生根发芽。如杨浦区法院在巡回审理一起火灾引发的财产损害责任纠纷时,指导社区制定电动车规范充电相关指引,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自治思路。
赋能基层“法治”方面,基层法院通过巡回审理有效帮助树立依法反映诉求、依法调处矛盾的意识,大量潜在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呈现“办理一案、化解一片”辐射效能。如虹口区法院通过巡回审判一起因拒缴物业费引发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让业主和物业公司充分认识到缴纳物业费和提供高质量物业服务的合同义务,该小区同类型45起纠纷同步得以化解。
来源:上海法治报
记者:胡蝶飞
编辑:杨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