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22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扎实推进,强化税费政策供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保障基层“三保”,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2024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其中,将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各级财政部门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税费政策供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保障基层“三保”,严肃财经纪律,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其中,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税费支持政策,降低经营主体税费负担。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强化重点领域投入保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强民生保障。全力支持防汛救灾,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大教育发展支持力度,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化存量遏增量,推动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会议指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根据会议,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包括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抓好“三农”工作、支持推进城乡融合及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此外,会议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强化过紧日子监督。要始终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健全和落实分级责任体系,完善基层财政运行监控,筑牢兜实基层“三保”。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记者 汪子旭)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