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作为全国食品工业大省,山东共有2.5万余家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这么多厂子,怎么管好食品添加剂?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晖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山东省在全国首创食品添加剂“三定三查一检”制度,该制度从源头拧紧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阀”,目前已覆盖全省1.3万余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企业。
首先,要求企业通过定食品分类、定用量、定配方的“三定”,明确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和合法用量。也就是说,让企业自己先搞清楚:我做的属于哪类食品?能用哪些添加剂?最多能用多少?从源头杜绝模糊空间。
其次,通过查进货、查使用、查标签的“三查”,规范原料查验、投料和标签标注。从买的原料,到生产时加了啥,最后到包装上写没写清楚,全链条都得查明白,确保说的和做的一样。
最后是“期末考”:通过“型式检验”,验证产品配方和生产过程管控的合理性、有效性。这是对产品和生产流程的一次全面“体检”,验证一下前面的“三定三查”是不是真的有效,保证出厂的产品是靠谱的。
光让企业自己管还不够,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还忙着“培养明白人”,开设“云课堂”,三年培训了40万人次,相当于给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员集体“充电”。还组织专家上门指导,今年以来,已经为400余家食品添加剂“两超”企业提供了“上门体检”,及时纠正不合规行为。
同时,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对主观故意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坚决从严从重打击。今年以来,全省查处食品添加剂滥用案件1200余起。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