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 (程明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商标作为知识产权关键内容,融合企业品牌、技术、模式等创新要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商标即守护企业创新创造。在近日举办的人民网金台圆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保护商标知识产权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兵在会上发表的主要观点:
调解作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解商标知识产权纠纷中具有显著优势。从国际实践来看,调解已成为解决争端的重要方式,如中国等19国共同发起的国际调解院正式成立,专门以调解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彰显了调解机制的广泛认可度。
但在国内商标纠纷处理中,不少企业仍存在认知偏差,倾向于优先选择诉讼途径。事实上,商标知识产权诉讼普遍面临周期长、成本高、举证难等问题,容易消耗企业创新精力与资源。企业应更新理念,树立“纠纷高效解决就是生产力”的认知,主动运用调解等多元化方式化解争议,为自身发展节约时间与经济成本。
发挥行政调解功能是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实践,其核心在于将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契合“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原则。当前,各地建立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为商标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知识产权局所属保护中心的调解工作是行政调解的关键环节。
针对行政调解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建议强化调解协议效力。由于行政调解协议本身不具备强制执行力,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法院的协调机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确保当事人权益落地。
商事调解以成本低、效率高、灵活便捷的特点,精准契合了部分企业“快速止损”的现实需求,在商标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实践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积极开展相关调解工作,上海市徐汇区司法局支持成立专业调解组织,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纠纷解决渠道,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发挥商事调解效能,建议加大商事调解组织建设。通过专业化培训等方式提升调解组织与调解员的业务能力,使其更精准应对商标知识产权纠纷的专业性需求,让商事调解成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质的纠纷解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