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31日讯 近日,潍坊万盟集成房屋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栏目反映,其公司作为集成房屋供应商,参与了烟台莱山区凤凰文旅旗下“滨海健康驿站”项目,却被拖欠货款9万余元长达三年之久。采购方烟台晟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杰建筑”)与项目总包方中海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建筑”)以“结算资料尚未审批完成”为由互相推诿,导致下游供应商长期无法收回款项。
合同履约完毕,尾款却三年未结
据于先生介绍,2022年6月29日,万盟公司与晟杰建筑签订集成房屋供货合同,并按约完成供货义务。项目早已完工,但晟杰建筑至今仍未支付剩余货款97,396元。期间,于先生多次向晟杰建筑负责人李某催款,对方始终以“总包方中海建筑未完成最终结算”为由拖延付款。无奈之下,于先生于2025年5月15日向法院提起诉讼。
分包方:央企审批流程“卡壳”,我被当成“骗子”
记者联系晟杰建筑李某,对方表示自己也“有苦难言”。他希望通过媒体澄清,自己并非故意拖欠货款,而是被上游总包方的审批流程“拖垮”。
据李某介绍,“滨海健康驿站”项目由莱山区凤凰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启动,后期更名为“凤凰大厦”。项目总包方为中海建筑,他代表的晟杰建筑与中海建筑签订了临建工程专业分包合同。合同约定为“固定全费用综合单价合同”,按工程进度分阶段付款:月形象进度达70%;全部完工后付至85%;甲方验收合格并完成结算审批后付至95%;临建拆除后付至100%。
“临建部分早在两年前就已拆除,但我至今仍只拿到85%的工程款,还有96万元尾款未结。”李某表示,中海建筑以“甲方资料未审批完成”为由长期拖延付款,导致他无法向下游多家供应商履行付款承诺,屡次失信,甚至被合作伙伴指责为“江湖骗子”。
李某提供的与中海建筑商务部姜部长的聊天记录显示,双方在三年间就结算资料审核问题反复沟通,始终未有实质进展。
中海建筑:审批流程合规,周期较长“属正常”
记者致电中海建筑烟台区域商务部姜博瀚部长。姜部长表示,临建项目自2022年6月启动,虽已拆除,但结算资料尚未完成审批,目前付款至85%“符合合同约定”。
对于审批周期为何长达三年,姜部长解释称,结算资料审核周期长是“双方共同责任”。他指出,晟杰建筑曾负责材料申报的人员离职,导致资料整理延误约半年。而中海建筑实行“三级审核制度”,最终审批权在深圳总部,“流程确实较长,但属正常”。
姜部长还称,最近一次向总部提交结算资料是在2025年国庆假期前,预计2026年元旦前可完成审批并付款。
压低总价款仍未履约,结算资料审核要求一再变更
对此,李某并不认同。他向记者出示了合同及微信沟通记录,表示类似不落地的许诺已经不是三番五次了。项目施工中出现了大量增项,实际产值达578万元。为尽快回款,他于2022年底被迫同意将总产值下调至535.5万元,并签署了相关协议,熟料还是未能全额回款。
“我早在2022年4月就进场施工,当时项目部还未组建完备,大量前期工作是按照项目部指挥完成的,合同是7月份补签的。”李某表示,“后来项目部组建完备,商务部介入,单价重新调整,资料需重新补充。由于产值调整,相关资料的修改及结算提报工作须依据中海建筑内部审批流程,由其主导完成。而我们得到的答复永远是‘修改—提交—再修改’的循环往复。”
庭前调解达成,央企审批成关键
目前,晟杰建筑与万盟公司已达成庭前调解,双方均表示将等待中海建筑完成结算资料审批流程,以期尽快解决拖欠款项问题。
“三年了,结算资料还在审。”这起看似普通的民事纠纷,暴露出部分央企在工程结算审批环节效率低下、流程冗长的问题,也折射出基层供应商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弱势处境。
鲁网·民生帮办栏目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本网记者)
鲁网烟台频道新闻热线:0535-6762110,1859612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