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反击“媚男”指控,一次有力的法律公开课 |新京报快评
创始人
2025-10-31 15:27:04
0

▲资料图:重庆工商大学校园。图/该校官网

一起高校师生冲突,冲上了多家社交平台热搜。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重庆工商大学一节课堂上,一学生因回答老师提问时表现欠佳,被老师批评指正后不满,遂匿名向微博账号“工商秘密”投稿,声称该校“法学院胡老师上课特别刻薄,媚男行为频出”等。

胡老师看到指控帖文后,在课程群内要求该生拿出证据,并称如该生拿不出证据,会向法院起诉其侵权。随后,涉事学生现身并道歉。该校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学校老师已经知道此事,目前正在处理当中。

从目前各方披露的信息看,这位老师的课堂言行似乎并无不当之处,恰恰是该学生对老师的吐槽内容,不仅大多为情绪化言辞,也未能提供具体情节和事实。因而,人们期待通过各方努力,在分清是非前提下,让这起师生冲突得到圆满解决。

平心而论,在缺乏事实支撑的前提下,指称一位女性教师在课堂上“刻薄”“媚男行为频出”,或已涉嫌损害他人名誉。该老师声称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况且,事情发生后,该老师并未第一时间寻求学院领导等向学生施压,也没有采取让学生考试不及格等方式事后报复,而是直接讲明该生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此举不仅体现了一名法学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可让该同学第一时间察觉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视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护。

在学校里,师生关系确实不对等,多数时候,学生处在弱势的一方。但在社交平台活跃的当下,网上亦随处可见学生批评指责老师的帖文,有些用词极为尖刻。

其中,有些是因为老师师风师德失范,引发了学生不满,但也有不少指控内容并不属实。如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严格要求,反而利用网络的匿名性,随心所欲发泄对老师的不满。

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爱护学生、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性意见,这都是老师应有的胸怀。然而,这绝不意味着老师可以被随意贬损、诽谤乃至侮辱、构陷。

要明晰的是,网上对老师的不实指控,不仅会对老师的职业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也会严重败坏教学风气。长此以往,老师为求自保,只能在课堂上蹑手蹑脚、在教学活动中放弃严格要求,让课堂变成“水课”,最后受害的恰恰是学生。

因此,此番胡老师若最终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不仅是一次法律公开课,也是一次对类似破坏教学风气乱象的有力回击。而其在处理师生矛盾问题上所体现的专业性,也受到不少网友的称道。

应看到,以往很多学校内部的冲突性事件发生后,一方一旦诉诸舆论,学校行政部门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匆忙上阵“灭火”,其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避免引发舆情。但正是这种防舆情思维,反而忽视了矛盾的本质,容易让学校在处理相应事件时顾此失彼,结果双方都不服气,引发更大风波。

法律思维强调公开、公正、平等、透明,而此事的价值也恰恰在此,通过双方公开对垒,让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清晰,也能尽最大可能避免外界误解。就此去看,高校在处理类似事件时,也当始终秉持法律思维。

撰稿 / 王天定(高校教师)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湘潭大学投毒案罪犯周立人被执行... 极目新闻记者 唐佳燕 10月31日上午,湘潭大学投毒案凶手周立人已被执行死刑。 当天下午,被害人张某...
今年前9个月检察机关批捕各类犯... 记者从10月31日召开的大检察官研讨班获悉,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准确贯彻宽严...
在上海这场高峰会议上,长三角律... 10月31日,“首届长三角律师调解高峰会议暨第二届长三角律师公益法律服务交流会”在沪举办。 本次活动...
《河南省法律援助条例》亮点解读... 10月13日,《河南省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文公布,自2026 年1月1日起施行。《条...
大学教师反击“媚男”指控,一次... 老师选择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不仅是一次法律公开课,也是一次对类似破坏教学风气乱象的有力回击。 ▲资料...
沪苏浙皖四地律师协会与10家长... 中新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律师协会31日在沪与上海东方国际商...
冲刺!中超-对手乌龙+两世界波... 北京时间10月31日,2025赛季中超联赛展开第29轮争夺。在上汽浦东足球场,上海海港队3-0击败浙...
因劳动争议,李水寒起诉上海电气...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李水寒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劳动争议”,原告为李水寒,被告为上海电气集团...
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 首个专项政策文件。 商务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从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上海市纪委书记调整 转自:长安街知事 据“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10月31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批准:迟耀云同志任上海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