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老书记出面,我们两家几十年的土地心结终于解开了。”源潭镇村民谢先生在信访接待室签下和解协议,握着老书记的手连连道谢。
今年,清城区源潭镇以党建引领信访工作,盘活老书记资源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创新“党建+信访”模式,选派9名经验丰富、威望高的退休老书记参与信访调解,通过建体系、破难题、建机制,推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老书记累计接访36批58人次,现场化解率达90%;调处案件36宗,成功化解33宗,成功率91.7%。
源潭镇老书记们与职能部门共同研判分析信访事项。 源潭镇供图
党建筑基
组建“银发专班”凝聚合力
“老书记是基层治理的‘活字典’,让他们回归信访岗位、发挥余力,就是把宝贵经验用在关键处。”源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3月,源潭镇党委专题会议部署,从退休干部中筛选张浩荣、龙少洪等9人组成“信访调解专班”,实行“每3个月一期、每期2人”轮换制,让老书记“退岗不褪责”。为提升专班专业能力,镇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平台,组织老书记常态化学习《信访工作条例》及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政策;每月召开“案例复盘会”,老书记分享调解技巧,年轻干部补充政策解读,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良性互动,推动接访队伍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
实践破题
三大优势破解信访堵点
凭借“威望、经验、本土”三大优势,老书记们成为源潭镇信访调解的“金钥匙”。
在信任构建上,他们用乡音拉近距离,变“群众上访”为“老书记接访”。村民李先生曾因宅基地问题多次上访,老书记带头上门拉家常、讲政策,仅3次沟通便化解其顾虑,此类案例中群众配合度较以往提升60%。
面对复杂纠纷,老书记的经验优势凸显。谢先生与堂弟因土地权属争执多年,老书记先“背靠背”摸清历史遗留症结,再“面对面”以亲情劝和,最终促成和解。
此外,为从源头减少矛盾,老书记主动通过“走村串户+平安夜谈”,排查苗头性问题;还将法律知识融入“身边事”开展普法,今年累计开展宣传16场,覆盖群众超2000人次,推动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1%。
长效提效
全链条机制保障落实
为巩固成效,源潭镇以老书记为牵引,构建全链条保障机制。老书记化身“宣传员”,深入村(社区)发放政策宣传册,在微信群推送政策短视频,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作为“协调员”,联动镇派出所、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共同会商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当好“督办员”,对已化解事项定期上门或电话回访群众,了解满意度,截至目前未出现重大信访事项反弹,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如今,源潭镇老书记们的身影活跃在信访一线,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下一步,源潭镇将持续深化“党建+信访”模式,让“源潭经验”在基层治理中释放更大活力。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罗婉丽 梁文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