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智者乐水,贪者抢水。
据相关媒体报道,10月26日,2025成都马拉松刚一结束,补水点的矿泉水就遭到周边路人哄抢。视频显示,马拉松赛后一处补水点,多箱未开封矿泉水被多名中年男女搬走。赛会工作人员在现场大声制止,但根本没有效果。10月28日,成都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补水点饮用水是供参赛选手和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赛后会尽量进行回收,不允许其他无关人员乱抢。对于抢水现象,当时已有裁判及公安人员介入。
有网友认为这几个中年男女给成都这座文明城市抹了黑,丢了脸。这些人主要还是有贪占小便宜的心理,认为法不责众,抢点矿泉水不算什么。但是,他们真的是缺那几瓶矿泉水吗?他们缺的是文明的素养,法律的底线。
马拉松精神是互助与坚持,补给点本是这份精神的延伸——多备水,不是“白给”,而是对生命的敬畏。视频里,那些抢水的男女,或许自以为“没人要就归我”,却忽略了公共资源的共享底线。如果每个人都伸把手,赛道就不是激情四射,而是乱象丛生。在绝大多数网友心中,成都是一座惹人喜爱的城市,颇具人间烟火气,以热情和包容闻名。这次抢水事件,网友质疑“为什么不早设围栏”?人性经不起考验,道德经不起测试,素质经不起诱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贪恋万物而莫不争。如果一开始就设置了围栏,不给那些人抢水的机会,不就没事了?这样既保住了水,也保住了那些人的面子,也保住了文明的底线。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忘了一点,补水点首要的目的是给马拉松选手补水,给他们最大的方便。如果设置了围栏,会不会给选手们带来不便?
一场赛事要完美收官,既要组织有序,也要参与者有序,更离不开围观者的有序。如果围观者没有提高素质,喜欢顺手牵”水“,不仅是个人素质“水”了,也让外人觉得城市的文明水平也“水”了,尽管个别人的素质完全代表不了城市的文明水平。
抢水的那些中年男女,不仅仅是拉了文明的后腿,更是法律意识的松懈。随意取走公共物资,涉嫌盗窃公私财物,适用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明确规定:对于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并可以根据情节的严重性,选择是否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情况下,应处以10日以上15日以下的拘留,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抢几箱水,虽然价值数额不算大,但影响很坏,最重要是已经涉嫌违法了。这不是吓唬,而是教育:法律如赛道的护栏,松了法律意识,就等于自拆底线。
马拉松是城市的“软实力”名片,抢水一事,照出文明在丰裕时代的“韧性考验”:资源多了,个别人的底线却没有明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抢水的人礼节在哪里,荣辱在哪里?这不是攻击谁,而是唤醒大家,提高文明素质,让自律内化成习惯。
文明靠每个人拉紧那根弦,法律靠集体绷住底线。公共资源的边界,是每个人文明的试金石;守住它,方能奔向更远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