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经济参考报》10月28日刊发记者向家莹采写的文章《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 央行将恢复国债买卖》。文章称,10月27日,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开幕。金融街论坛年会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发表主旨演讲,明确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他还透露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货币政策坚定坚持支持性政策立场。潘功胜指出,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潘功胜表示。
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开展的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实现净买入1万亿元,为债券市场流动性调节和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潘功胜表示。
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经济稳增长。“今年四季度是稳增长政策发力关键期,通过恢复国债买卖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事物,人民银行也在持续关注并加强监管。围绕备受关注的“稳定币”,潘功胜直言,近年来,市场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特别是稳定币不断涌现,但整体还处在发展早期。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对稳定币的发展普遍持审慎态度。10天前,在华盛顿召开的IMF/世界银行年会上,稳定币及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成为各国财长、央行行长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比较普遍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稳定币作为一种金融活动,现阶段无法有效满足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放大了全球金融监管的漏洞,如洗钱、违规跨境转移资金、恐怖融资等,市场炒作投机的氛围浓厚,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并对一些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产生冲击。
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目前这些政策文件仍然有效。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同时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