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罗雨泽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十五五”时期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关键任务。这一部署既是应对全球变局、重塑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实践路径。
当前全球单边主义抬头,在中国货物贸易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的开放成果下,如何将全会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成为各界关注焦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与以往开放有何区别?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制度型开放新突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罗雨泽为读者解答。
01
“双向性”特点更加突出
中国经济时报: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与以往开放有何区别?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制度型开放新突破?
罗雨泽:自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制度型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表明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阶段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相结合,“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推进。不过,对于具体如何去做,是要根据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动态变化综合考虑而定的。本次全会再次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一方面体现制度型开放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即在此前基础上继续扩大和深入,另一方面也有新的内涵和要求。
目前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二战后作为国际规则创立者的个别发达经济体,开始违背甚至破坏其建立的国际秩序与体系,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对建立新规则提出了紧迫需求。在此形势下,我国扩大制度型开放不能再只是接纳、融入,而是还要发挥我们的大国影响力,推动现有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和引领部分领域规则制定,接下来的制度型开放“双向性”特点可能更加突出,包括对标国际规则“引进来”促进国内改革和国内领先规则标准“走出去”贡献于全球治理。我国在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可在这些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大作用,并根据国际谈判确立的通行国际规则做好国内改革兼容。
02
统筹好开放与安全
中国经济时报:积极扩大自主开放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您有何建议?
罗雨泽: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是我国自主扩大开放的参照物,与之对标的是我国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经验的具体实践,也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必须统筹好开放与安全,必须处理好“放得开”与“管得住”的关系,必须平衡好规则的稳定性和可调性。一是充分研究相关国家尤其是条件类似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二是利用好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开放平台,完善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其压力测试功能,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为全国开放探路;三是以外促内、自我加压,我国正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协定,可自我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制度和条件准备上“先行达标”,为加入谈判提供充分依据、坚实支撑,更重要的是展现开放决心、尽早释放改革红利。
03
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协同
中国经济时报:服务业是扩大自主开放的重点,您对“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有何看法和建议?
罗雨泽:服务业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开放的重点。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六成,与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近年来我国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已见成效,今年前8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部使用外资比重超七成,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服务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规模和占比上,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制造业和服务业呈现融合化趋势,我国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向高端化转型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进一步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必须加快优质高效服务业的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人才、专业服务等高端资源要素。我国要继续有序扩大金融、保险、咨询、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开放,包括放宽外资准入和便利跨境提供等。服务业开放往往涉及人员流动、资金进出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开放和监管均离不开“边境”和“边境后”措施的一体构建,相较于制造业开放更需要扩大市场准入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协同。
04
在覆盖范围和提升层级上同时发力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
罗雨泽: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挑战的背景下,加快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的重要性上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扩大高水平开放进行了“点睛”,提到的一些方向和原则有利于我国扩大贸易和投资协定“朋友圈”,比如强调与世界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传递的是务实和善意;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是提升自身开放能力,也为国际合作创造更好条件;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和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意味着更多互利共赢机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可积累共赢成果、增进相互信任,为建立或升级合作机制奠定基础。下一步,可在覆盖范围和提升层级上同时发力,通过丰富协定达成方式、创新协定形式等增加灵活性以加快进程,比如商签新协定、现有协定扩员、现有协定水平升级等多种方式并用,对合作比较紧迫、易达成共识的部分传统领域或亟待规范合作的新兴领域探索签署专门协定,对久谈不下的协定可适当做减法以降低达成难度,走“先起步、再升级”的渐进路径。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