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围绕家电“国补”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说法。有的说国补政策提前结束了,还有的说国补政策要彻底告别了。真相到底是什么?下一步家电国补政策还会继续实施吗?
华辛 撰写
这两年,家电厂商在一线市场的经营和份额抢夺中,始终无法摆脱或者绕开“国补”政策。
虽然,最近一年多以来,家电行业内部对于“国补”政策的实施,出现了大量不同的声音:有人拍手欢迎,有人厉声拒绝,还有人在偷着乐。最终结果则是,整个家电市场在最近一年多来,正在经历一场“国补”政策助力下的消费狂欢和拼抢。目前,全国多地还在通过“抢券”和“摇号”等方式,推动国补政策的实施。
但是,所有家电厂商都无法否定一个事实:国补政策实施以来,对于家电市场的消费需求激活,以及家电厂商的出货目标提振,作用明确,效果突出。而且政策推出并实施的时间节点是非常合适的,可以说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整个家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趋势,也赋予众多家电厂商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特别是,进入今年下半年,随着多地家电国补政策进入调整期,因为需要抢券和摇号发券,让很多消费者出现了紧急的观望和等待的局面,更让众多家电厂商期待“国补”政策可以尽快恢复正常,让抢券、摇号等方式恢复为正常领券,才能更好地激活消费购买力。这进一步说明,整个家电市场上的众多厂商,正处于对国补政策“有意见却又离不开”状态之中。
对此,家电圈在一线市场走访中,更加深刻感受到不少家电厂商对于“国补”政策的认知度,不是简单的“很好或很坏”对立情绪,而是颇为复杂和多元的“既爱又恨”情绪。
一方面,主要厂商清楚地看到,自国补政策实施以来,对于家电消费和市场的刺激作用显著。内心是希望国补政策可以延续至2026年,甚至更长时间,从而在一线市场经营中获得国家财政政策的助力。不至于在一线市场经营中遭遇“内外交困”。
另一方面,众多厂商也非常清醒,明白国补政策总是阶段性的助力,最终一定是会退出,还是得建立企业自身具备主动权的市场经营和竞争能力。届时,整个市场和消费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消费透支”效应,让众多厂商的市场拓展在未来遭遇持续重压与冲击。
一边是当前的内外部经济、市场和商业环境,让众多家电厂商“离不开”政策的拉动和助力效应;另一边又担心政策的市场透支效应,对未来市场的拓展形成重压和冲击。两权相衡之下,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当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短期利益和价值最大化”问题,找到企业“活下去”的出路和机会。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家电企业经营和市场争夺,所有厂商的第一任务是如何找到更有效的出货方法和手段,保证稳定的盈利能力才能活下去;第二步则是要坚定发展战略和长期主义的价值观不动摇,守住企业的经营底线;第三步则是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以及长期发展和短期经营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路,从而具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所以,未来家电国补政策的走势到底会怎么样?是到2025年底后自动结束,还是会在2026年度继续实施?所有家电厂商都没有决策权,只能等待通知。但是,在家电圈看来,从2024年8月政策推出,到2025年7月政策进入调整期,在国家整体刺激消费需求、提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以旧换新国补政策的价值和意义深远,作用也很明显,必须要有延续性。
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刺激政策,在特殊时期对于家电等消费市场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政策延续对于刺激消费也非常有效。多方声音显示,主要家电厂商还是期待国补政策能在2026年继续推动并实施;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受去年到今年以来国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粗放式现状,预计接下来国补政策会在实施内容、手段等方面调整,保证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不管接下来国补政策如何调整,是有新的政策推出,还是会延续政策但调整手段和方法,家电圈认为,众多厂商就坚持一点:掌握市场经营和竞争的主动权,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各种竞争局面的出现。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