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质量绝对好!充一次电,能用三到七天!”在集市上,贡某热情地向围拢的牧民介绍。
牧民达某一听,心立刻热了。西藏自治区比如县地处藏北高原,平均海拔超4000米,昼夜温差巨大,凛冽寒风裹着碎雪掠过草原时,连帐篷缝隙都透着寒意——这里的牧场还有部分地区未接入国家电网,太阳能发电机是牧民的“生活命脉”:白天靠它储存电能,夜晚点亮帐篷里的灯;更要紧的是,冷藏设备里的酥油、牛羊肉全凭它维持低温,一旦断电,这些能撑到冬季的储备不出三天就会变质。
达某攥着仅存的积蓄,没多犹豫就从贡某手里买回了一套新的太阳能发电设备。
可谁能想到,这“救命设备”没用多久就开始“闹脾气”:时不时断电,甚至有时连续几个小时“罢工”。
“说好的质量好?说好的能用三到七天?”达某急得直跺脚。
他揣着设备说明书找到贡某:“你瞧瞧!这太阳明明晒得足,设备却发不了电!现在帐篷里连灯都点不亮,我家冷藏的酥油和肉再这样下去,全得坏了!”
可贡某却摇摇头:“保修期早就过了!再说这不是产品质量问题,我管不了。”
“我们老百姓攒点钱不容易呀,这可如何是好?”达某心里又急又委屈。
就在他快绝望时,忽然想起乡干部说过的“邻家法庭”——专门为牧区群众解决纠纷的流动法庭。他赶紧摸出手机,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拨通了比如县人民法院流动法庭的求助电话。
“牧区没电,太阳能就是牧民的‘命’啊!案子走正常程序没问题,但达某的肉和酥油可等不起!”
接到达某的求助后,“邻家法庭”的干警们立刻将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开到达某家中。80多公里的路,一半是坑洼的牧道,一半要绕过积雪山坡,车轮时不时陷进碎石堆,干警们下来推完车又接着开,颠簸了数小时,终于赶到了达某家门前。
“干警同志,你们可来了!你看看这设备,说停就停,我这日子真没法过了……”达某一见到干警,就拉着他们的手,眼眶都红了。
干警一边安抚达某,一边迅速蹲下身子,仔细检查设备、逐一排查故障,用手机拍摄视频留存证据。
随后,干警拨通了贡某的电话,语气严肃:“贡某,你在牧区卖太阳能设备,就得对牧民负责,不能一卖了之。你想想,要是牧民买了你的设备用不了,传出去谁还敢买你的东西?企业要长久做下去,诚信就是地基,没了地基,房子迟早得塌。”
顿了顿,干警又放缓了语气:“再说,要是换成你住在牧场,买的设备坏了,冷藏的酥油要变质,你能不急吗?达某家的酥油再放两天就真要坏了,咱们得赶紧帮他解决啊!”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贡某的声音终于传了过来:“法官同志,你说得对……那我愿意退他一半货款。”
达某也点了点头:“设备我用过一段时间,退一半也行,我能接受。赶在酥油坏掉之前,我还能买一个新的设备。”
拿到退款后,知道冷藏箱里的酥油和肉已经撑不了多久,干警立刻带着达某赶往镇上集市,用刚退回的钱租了一台小型便携发电机,当天就拉回了牧场。
就这样,一场迫在眉睫的“生存”纠纷,就在草原的寒风里,被暖心的调解化解了。
“要是我自己去县城打官司,等程序走完,家里的肉和酥油早就坏透了……你们真是把我们牧民的难处放在心坎上了。”达某送干警出门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月光洒在回程的路上,车载科技流动法庭穿梭于草原腹地。
每一次往牧场跑,不只是办一个案子,更是守护一方百姓的生计。法庭的灯在夜里亮着,不仅照亮了卷宗上的文字,更照亮了法官为群众服务的路——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在广袤的藏北草原上,把公平与正义的光,送到牧民身边。
“让公平正义跑得快、贴得近,这就是我们这支高原司法‘轻骑兵’存在的意义。”比如县法院夏曲“邻家法庭”负责人普布扎西如是说。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记者:孟祥宇 | 通讯员:巴色
编辑:孟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