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年犯罪70多万!“高素质”社会面具被扒,30年前的祸根现在浮现
创始人
2025-10-20 15:47:34
0

前言

提及日本,除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头衔,不少人仍带着“高素质社会、人人见面都有礼貌”的刻板印象。

在不少纪录片中,看到日本人见面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见面都会鞠躬问好,这样的底层文化下,治安也一定非常出色。

但事实情况却是,这个国家的治安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就比如2023年,这一年日本就发生了70.3万起刑事案件,比前一年增长了10.2万。

去年的数据虽然还没报道,但按这趋势相比也只会有多无少。

曾凭经济奇迹惊艳世界的日本,为何会滋生这样的犯罪者?社会问题不断发酵之下,日本治安还有多少隐患?

“无敌”是种悲哀

近期浏览日本社会议题相关论坛时,频繁接触到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概念,那就是不少博主口中的“无敌之人”。

这一概念并非指向武侠作品中的武林高手,而是特指那些缺乏家庭羁绊、无稳定社交圈层,且对实施犯罪行为毫无顾虑的社会群体。

该概念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还是源于日本前首相遇刺事件。

该案凶手山上彻也时年四十余岁,父亲早年离世,母亲深陷邪教无法自拔,他本人既无稳定职业,也无子女,最终活成了“无牵无挂”的典型象征。

这种“无联结”的状态,在后续多起犯罪案件中均有体现。

2021年万圣节期间,一名身着小丑服饰的男子突然闯入东京地铁车厢,不仅纵火焚烧列车,还持刀袭击在场乘客。

当警方紧急赶赴现场时,该男子竟镇定地坐在车厢内,缓缓抽完手中剩余的香烟,对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表现出全然漠视的态度。

更令人揪心的是,在短短两个月内,日本轨道交通系统便接连发生3起类似恶性事件。

后续调查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此类犯罪者的群体特征:其中八成人员月收入低于10万日元(按当前汇率换算,约合人民币四千余元),部分人员甚至无任何收入来源;九成以上人员未曾结婚,且连能够日常交流的朋友都没有。

相较于低收入水平,“孤独感”才是诱发犯罪的更危险导火索。

人对社会规则的敬畏,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他人的“牵挂”——担心自身行为影响家人、害怕失去朋友信任、不愿破坏现有的安稳生活。

可当一个人既无法获得家庭温暖,又缺乏社交网络支撑,甚至连一份能维系尊严的工作都没有时,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极易被负面情绪裹挟,最终走向犯罪道路。

近年来日本社会持续探讨的“无缘社会”现象,所指向的正是越来越多社会成员与家庭、社区及职场体系逐渐脱节的状态。

而“无敌之人”,正是这种脱节现象最极端的外在表现,他们的存在,也为日本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性隐患。

失落的经济

若要深入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困境,需将时间线拉回三十年前的日本社会。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彼时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度超越美国,年轻群体普遍持有较高薪资,各大奢侈品门店前常年排起长队,就连街头小贩都坚信“日本经济终将超越美国”。

然而这场繁荣美梦,在20世纪90年代初猝然破碎,股市泡沫急剧破裂,大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国内失业率从1990年的2.1%大幅攀升至2000年的5%。

受冲击最为严重的,是彼时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群体:他们本应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大展拳脚,却不幸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更关键的是,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企业普遍转向保守经营策略,不再大规模招募稳定的正式员工,转而大量聘用临时工与派遣制员工。

这类岗位薪资水平低、缺乏福利保障,即便年轻人长期从事,也难以积累足够财富,更谈不上结婚生子、组建家庭。

曾在多部日本纪录片中看到类似表述,二十多岁时,总以为自己能进入大型企业、购置房产,可如今快五十岁了,仍在从事临时工作,甚至连恋爱都不敢尝试。

这种从“期待”到“失落”的巨大落差,对个体精神层面的冲击远胜于物质贫穷。

当一代人自童年时期便浸润在“经济奇迹”的社会氛围中,步入社会后却骤然遭遇经济寒冬,那种从云端跌落谷底的绝望感,极易催生对社会的怨恨情绪。

久而久之,部分人会产生“合法途径无法维持生计,便转向非法手段”的想法。

这并非为犯罪行为寻找借口,而是客观说明“无敌之人”的出现,本质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留下的长期“后遗症”。

循环困局

更值得警惕的是,上述现象已逐渐演变为一套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体系。

年轻群体难以获取优质就业机会,便对结婚生子持谨慎态度,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少子化问题的严峻性;而年轻群体既是社会主要劳动力,也是消费市场的核心力量。

消费需求不足直接导致国内市场持续萎缩,企业为控制成本,更不敢扩大招聘规模,进而使就业市场陷入更严峻的困境。

加之日本大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萝卜坑”文化,资深员工长期占据核心岗位,退休年龄不断延后,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职业努力实现阶层跨越的难度堪比登天。

日本政府并非未采取应对措施,他们曾通过加强地铁安保力量、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等方式应对治安问题。

但这类举措仅能治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就业扶持方面,相关政策也多停留在“发传单式”的宣传层面。

最后既未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实质性的住房补贴与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也未能协助他们重建与社会的有效联结。

日本当前的治安问题,恰似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想要防范犯罪,需先让年轻人拥有值得牵挂的生活。

而想要年轻人建立牵挂,需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与生活保障。

可稳定保障的实现,又依赖于经济活力的提升,而经济活力恰恰需要年轻群体的参与和推动,这整个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结语

“无敌之人”并非天生具有犯罪倾向的群体,而是被时代发展困境所裹挟的孤独个体。

若日本无法打破“少子化—就业难—治安差”的恶性循环,不能帮助这类群体重新建立与社会的情感联结,未来或许会出现更多“无牵挂者”。

毕竟一个能让个体看到生活希望、拥有情感牵挂的社会,才是抵御犯罪行为的最佳“治安防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常德市鼎城区“人大代表+法官”... 近日,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省人大代表、鼎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供需错配+政策红利,有色金属迎... 文|《投资者网》吕子禾 近期,有色金属板块热度飙升,有色金属ETF基金连续6天吸金合计4.23亿元...
原创 美... 在全球经济的复杂舞台上,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无疑是一个热议话题。就在最近,澳大利亚财长吉姆·...
突发!江阴澄星化工厂磷爆炸 10月20日午间,有多个社交平台消息称,江苏省江阴市澄星化工厂发生磷爆炸。 视频画面显示,远处火光...
国家能源局:到2027年底能源...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坚持“政府引...
好门将的影响力拉门斯首发2场贡... 在英超第8轮的比赛中,曼联客场以2-1战胜了利物浦,成功取得连胜。这场比赛不仅让红魔球迷感到振奋,更...
澳P-8A军机侵闯中国西沙领空... 10月20日,“南部空军”官方账号发文“南部战区空军新闻发言人就澳P-8A军机侵闯中国西沙领空发表谈...
原创 沂... 鲁网10月20日讯 为强化基层法治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学法、用法能力,10...
于建勋:提振消费政策持续显效 ... 2025年前三季度,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各类...
双一科技(300690)披露修... 截至2025年10月20日收盘,双一科技(300690)报收于40.9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