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蔚来被GIC起诉引发市场关注。
据媒体报道,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指控蔚来通过与其合作伙伴共同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误导投资者,导致GIC遭受投资损失。
根据GIC于2025年8月在美国纽约南区法院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直接将蔚来高管等人列为被告。GIC指控称,蔚能电池并非独立公司,实际上是蔚来控股的“空壳”实体。虽然蔚来只持有蔚能19.84%股份,但蔚来通过应收账款和担保,对蔚能的实际经济利益高达55%。而且,蔚能全部业务均依赖蔚来,缺乏经营自主权,其电池类型、数量、租金定价等均由蔚来决定。蔚来通过蔚能获得超过6亿美元的电池租赁收入,但并没有披露其在蔚能的权益。蔚来歪曲了其与蔚能的关系以及公司的真实收入和收益数据,人为夸大了蔚来股票的价值。
资料显示,蔚能是蔚来为推行车电分离模式成立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核心业务为电池租用服务(BaaS),由蔚来联合宁德时代、国泰君安等企业于2020年8月共同成立,蔚来持股19.8%为第一大股东但不合并报表。成立蔚能后,蔚来收入从2020年第四季度的28.5亿元增至66.4亿元。公开消息显示,在2020年8月到2022年7月期间,GIC累计买入约5445万股蔚来ADS,蔚来股价曾在此期间一度冲高至66.99美元的历史高位,但随后却一路下跌,目前只剩下6.8美元。GIC在蔚来的投资上遭受巨大损失,其实际亏损可能在5-20亿美金,或是GIC重提旧账的主要原因,通过法律手段起诉蔚来,试图追回部分损失。
10月16日晚,蔚来相关人士回应称,本案件不是新发生的事件,并非针对蔚来近期经营状况,源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 LLC)在一份做空报告中对蔚来的不实指控。该报告并无依据,包含许多错误、无根据的推测以及误导性结论。为保护全体股东权益,2022年8月,公司董事会独立委员会在第三方国际律所和法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针对做空报告完成了独立内部调查,相关指控均无事实依据。
蔚来表示,作为在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的企业,始终严格遵守三地上市的合规和企业治理要求。电池租用服务自推出以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购车和用车体验,也推动了动力电池寿命的进步。后续,蔚来将继续推动电池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为用户带来更大利益,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2022年6月,美国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发布一份报告指出,蔚来通过会计手段夸大收入和净利润率做高财报数据来达到目标。在报告中,灰熊提到蔚来通过旗下蔚能公司运用会计手段夸大收入和净利润率,通过关联交易的形式,帮助蔚来创造业绩,使得蔚来股价从2020年以来上涨超过450%。灰熊明确指出蔚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蔚能帮助蔚来持续实现高增长和盈利预期,为蔚来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使蔚来的收入和纯利润分别增加了约10%和95%。灰熊指出,蔚来不仅能够从BaaS业务中确认额外收入,还能够将与电池更换业务相关的成本和费用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通过这样做,蔚来以与现实脱离的财务业绩报告欺骗了华尔街和投资者。
针对灰熊提出的多项指控,蔚来当时就发布公告,称该报告内容缺乏事实依据,其中包含大量不实信息、未经证实的推测以及具有误导性的结论与解读。2022年8月,蔚来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已围绕做空报告完成一项独立的内部审查。该审查由公司独立委员会主导,并获两家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审查结论确认,报告中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支持,全部不能成立。2022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做空报告所涉内容向蔚来发出问询,重点关注蔚能相关交易的会计处理方式。蔚来已按要求向SEC提交回复说明,而此后SEC未就此事项采取进一步行动,表明认可蔚来提交的做空回复说明。
简单来说,蔚来被GIC起诉的事件是真实的,GIC早在8月份就提交了起诉文件至美国纽约南区法院,而起诉蔚来的依据是几年前的灰熊做空蔚来事件,当时蔚来已经做出回应,并在SEC问询中给出了回复,后SEC也未追究,意味着SEC认可蔚来针对做空报告的回复。即便如此,GIC将灰熊做空报告作为依据起诉蔚来,也可以说是GIC的权利,旨在挽回损失,目前案件已经进入法律程序,是否存在造假需要等待法院的判决。
在过去的第三季度,蔚来共交付87071辆新车,同比增长40.8%,其中9月交付34749辆,创历史新高。自成立以来,蔚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何时实现盈利备受关注。按照李斌的说法,蔚来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的目标,上半年亏损117.45亿元人民币,三季度财报暂未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