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政法委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以高水平政法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请问,“十四五”期间,山东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成效如何?
戚思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十四五”期间,全省公安机关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忠诚履行新时代公安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职责任务,全力服务全省知识产权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
一是立足主责主业,重拳严打犯罪。全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职能,以“昆仑” “安芯”专项严打为抓手,紧盯群众反映强烈、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起凌厉攻势,始终保持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共立案侦办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5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919名,3起案件入选公安部“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二是强化专业支撑,提升打击质效。印发《山东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14项具体措施,构建系统完备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战略支撑中心,批量挖掘、输出线索400余条,侦破案件250余起。出台《山东省公安机关办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工作指引》,为依法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提供专业指导。
三是聚合多方力量,深化协同共治。密切行刑衔接,与行政部门、检法机关固化联席会议、研判会商、联合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剑网”“青少年版权保护季”专项行动及消防器材、卫生用品、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专项整治,凝聚共建共治强大合力。会同相关部门搭建商业秘密保护部门协同机制框架,形成协同共治工作体系。
四是聚力警企协作,畅通民生诉求。聚焦服务创新发展,出台《山东省公安机关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工作指引》,在技术密集型重点企业设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站,派驻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夯实风险防控、案件办理、法治服务前沿阵地,打造“金盾护企”工作品牌。定期召开警企工作座谈会,持续开展“送法入企”活动700余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现代化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大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检察机关在保护知识产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鲍峰:知识产权检察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要部署,纵深推进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全力护航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治自觉,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聚焦科技强省、海洋经济强省等重点任务,省检察院制定加强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护航科技创新发展十条措施,全面构建知识产权“捕、诉、监、防、治”全链条一体化检察保护格局,共办理知识产权检察案件3877件,14起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典型案例,省检察院连续六年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三是强化协同保护,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省检察院与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先后会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长效机制10份,联合挂牌督办23件重大案件,移送行政机关依法处罚632件案件,有效避免“不刑不罚”。注重跨区域证据调取、调查核实、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检察协作,省检察院协助北京市检察机关查实一起商标权行政纠纷抗诉案中相关证据系伪造的,该案经最高检抗诉、最高法再审后改判。
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聚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优势,以专项监督为抓手,强化协同共治,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为全面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山东法制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全省法院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闯:“十四五”期间,全省法院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持“1234”工作思路,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以高质量审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着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专项行动,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5.5万件。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出台进一步加强风险隐患预警工作的10条规定,把风险隐患排查融入日常、做在经常。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1.4万件,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法治中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是坚持紧扣中心大局,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实现了省市县全覆盖,凝聚各方共识、共解发展难题。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拖欠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任务,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以司法“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持续擦亮“齐鲁青未了”审判品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0.6万件。深入实施涉外审判精品战略,出台以涉外审判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20条措施,服务保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是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积极融入和服务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吸纳4814家调解组织和1.8万名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全力助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出台工作指引,选派840名审判诉服人员入驻县级综治中心,实现法院入驻全覆盖。发挥司法裁判规范、引领作用,举办精品案例讲评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十五五”时期,全省法院将继续依法履职、挺膺担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