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宏观数据下周发布 政策适时加力必要性上升
创始人
2025-10-17 03:07:21
0

中国经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超出预期,三季度走势如何备受市场关注。

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将发布三季度及9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8%,并认为四季度经济将延续温和增长态势,对全年GDP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8%。

三季度以来,受出口下行压力显现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政策加码的预期上升。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也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

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4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并从持续用力扩大内需、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等多个方面对下阶段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出口对工业增加值形成一定拉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小幅上调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IMF指出,关税冲击正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世界经济仍较为脆弱。

面对全球经济风浪,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和活力。IMF此次维持7月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4.8%的预期不变。

华泰证券研报分析,净出口对三季度经济增长形成支撑,但投资及消费活动均减速,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或回落至4.9%。“反内卷”政策推进下价格降幅收窄,可能推动名义GDP增速边际改善至4.1%,GDP平减指数(未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与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之比)降幅有望收窄。

中金宏观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为4.8%,相较今年二季度的5.2%有所回落,对应季调环比增速或也将由二季度的1.1%回落至0.8%。9月呈现内外需分化特征,其中社零总额受以旧换新政策退坡影响增速进一步放缓,投资增速可能延续下行;而在外需平稳和低基数支撑下,出口对工业增加值形成一定拉动。

从9月当月来看,工业生产维持韧性,内需延续放缓。先行指标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1%,稍低于上月5.2%的公布数据。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9月工业增加值或小幅回落。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部分行业生产有所走弱。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录得72%,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6.2%,涨幅较上月回落;重点电厂煤炭日耗同比回落10%,时隔2个月转负。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更为乐观。她认为,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或加快至6%左右。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MI来看,9月生产指数为51.9,高于1~8月均值,企业补库存以及外需偏强或带动中下游生产走强。此外,9月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均上升。

“两新”政策效应释放

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1%,低于上月3.4%的公布数据。

中金公司宏观研报称,受基数抬升影响,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或回落至3.0%。受资金约束,部分地方暂停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对汽车报废、家电购新等补贴采取限额限量举措,相关品类消费增速趋于放缓。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餐饮业PMI下降近10个百分点至41.1,表现弱于季节性。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明显。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3%和26.8%。家具、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2%、17.2%,特别是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增速较快。扩围后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十分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部分暂停的地区开始恢复,行业综合治理“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车展火热进行,企业新品密集上市,汽车市场整体延续良好态势,产销月度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且新动能加快释放,对外贸易呈现韧性。

投资方面,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0,低于上月0.5%的公布数据。

中信证券宏观研报预计,1~9月投资同比增速放缓至0.2%。三大类投资增速或均下行,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趋缓,同时专项债用于化债的比例提高,预计9月基建投资增速或仍位于下行通道。地方清理税收补贴优惠,关税不确定性影响犹在,制造业企业利润依然偏弱,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大概率继续下行。9月房地产景气度低迷,三十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录得0.44%,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金额同比下降28.9%,“严控增量”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或延续低位。

政策适时加力必要性上升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李强在座谈会上指出,对当前经济形势,要以更宽的视野准确把握,特别是从五年规划的实施来看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支撑来看经营主体的活力。

关于四季度经济走势,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在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时表示,9月以来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陆续落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改善,叠加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有望对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形成支撑。但去年9月以后基数明显走高,加剧今年四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减速风险,政策适时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升。10月经济数据验证前期政策效果后,针对性增量政策有望加快推出,货币政策也可能有进一步宽松操作。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也认为,四季度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工作重点将集中于政府债券的发行与使用上,将提前下达明年更大规模的国债与地方债发行额度,追加“两重”“两新”、基建、科创等领域的财政支持资金,以及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及退税政策实施。

连平表示,在美联储重启降息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基调,加大调控强度,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养老与服务消费再贷款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挥其独特优势,更具针对性地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宏观政策不断加力。工信部密集发布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这十大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将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10月14日发行今年最后一期、规模为400亿元的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至此,2025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圆满收官。

此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已落地,总规模5000亿,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从各地公开信息来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和物流以及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毅会见瑞典外交大臣:中方愿对...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纳...
出生1小时就能独立行走,济南动... 近日,济南动物园备受喜爱的卡皮巴拉家族迎来了令人欣喜的新成员——4只可爱的小卡皮巴拉于10月6日晚上...
女子以“内购房”诈骗40余人2... 今年36岁的杜某丽如今正在监狱服刑,原因是2018年至2023年期间,她对外谎称可低价拿到内购房,诈...
海军83舰编队抵达泰国进行友好... 当日上午,中国海军83舰编队抵达泰国梭桃邑港,开始对泰国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10月16日,...
日本财务省副大臣Mimura:... 日本财务省副大臣Mimura:欢迎多个国家出台稳定币政策。多样化的稳定币政策造成市场破碎性。
原创 公... 公费师范生政策背后的社会困境:光环下的现实挑战 公费师范生政策作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十几年...
债主一个“微笑”表情包让“老赖... 扬子晚报网10月16日讯(记者 吴佳笑 通讯员 黄晨阳)做生意最怕遇到“老赖”,南通的张某就碰上了这...
华菱精工(603356)披露《... 截至2025年10月16日收盘,华菱精工(603356)报收于13.0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