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树市人民法院调解一起案件。据悉,今年6月,一场突发疾病骤然带走了榆树市侯某夫妇的儿子小明(化名),不仅击碎了家庭的平静,其名下的遗产更引发了一场亲情“拉锯战”。最终,在法院的耐心调解下,这场纠纷得以妥善解决,破碎的亲情也重新凝聚。
小明猝然离世未留下关于财产的任何嘱托,其名下的房产、车辆及存款等本应支撑家人继续生活的“家底”,却成为横在侯某夫妇与儿媳小月(化名)之间的一道坎。小月带着两个孩子,终日沉浸在悲痛中;侯某夫妇没了精神支柱,常坐在空屋里发呆,双方因遗产分配问题矛盾渐生。
侯某夫妇认为儿子办食品厂时自己一直帮忙干活,如今老了想留笔养老钱,希望能分得一半遗产;而小月则表示这些财产是她与小明婚后共同积攒,应先去除夫妻共同财产再进行分割,且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未来生活压力巨大,只能给出部分。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矛盾逐渐升级。
该院五棵树人民法庭承办法官接手此案后,面对剑拔弩张的一家人,首先安抚双方情绪,建议他们整理证据,待下次开庭时凭证据说话。众人离开后,法官一直在思索如何既能解决纠纷,又能修复亲情,最终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从情感和法理两方面寻找突破口。
第二次开庭时,双方依旧僵持不下。承办法官先与侯某夫妇沟通,一方面理解他们担心养老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谅小月独自带俩孩子且食品厂已转让的难处,劝说他们各退一步,避免因财产纠纷影响与孙子孙女的感情。经过劝说,侯某夫妇松口,将期望的遗产分割金额降低,表示这是养老所需的底线。
随后,承办法官将二老的想法转达给小月,并向其释法明理。指出若财产是在家庭共同生活期间由家庭成员共同劳动、经营所得,且用于家庭开支与子女抚养,各方又无相反约定,通常应认定为家庭共同财产,而非单纯的夫妻共同财产,老两口多年的付出也应得到认可。同时强调,钱款既能彻底解决此事,也能让孩子继续拥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小月思考后表示认同,同意支付。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车辆、房产归小月所有,其他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小月向侯某夫妇支付现金,剩余款项归小月及两个孩子共同所有。签订协议时,侯某夫妇主动向小月表达歉意,称之前没顾及其难处,今后愿意帮忙照顾孩子;小月也为自己之前的态度向二老道歉,表示会常带孩子来看望他们。
看着一家人重拾亲情,承办法官满心暖意。这场遗产纠纷虽曾让亲情蒙尘,但在法院的温情调解下,最终以圆满结局落幕。正如承办法官所言,比遗产金额更珍贵的,是这个家依然完整,爱从未消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