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名为“全球坚韧”的国际援助船队,正从欧洲出发,计划突破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向当地提供人道援助,并希望推动开通一条长期的海上援助通道。由于加沙长期遭封锁,那里的人们生活困苦,缺乏食物和药品。当地民众对此船队的到来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为他们带来一些转机。
这支船队的规模不小,总共有40多艘船,约500名成员,其中包括议员、律师、医护志愿者以及几位公众人物。船队的目标是顺利将援助物资送到加沙,但没想到,当它们接近加沙附近海域时,以色列海军却采取了强硬手段。
10月1日晚上,以色列军方首先切断了船队的通讯信号,使得船只之间和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随后,一艘以色列军舰逼近船队,不仅用高压水炮喷射船只,还故意撞击了其中一艘船。更进一步,以色列士兵登上船只,强迫船上的活动人士举手投降。
整个对峙持续了大约12小时,最终,41艘船被以色列军方控制,船上的超过440名活动人士也被拘留。这些人随后被转移到以色列的阿什杜德港,官方表示他们的身体状况良好,并计划将他们送回欧洲。而“全球坚韧”船队的行动也因此宣告结束,船队未能突破封锁进入加沙。唯一留下的船只因机械故障仍漂浮在远离加沙的海域,以色列方面警告称,如果它靠近,也将采取拦截措施。
这次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许多国家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要求各自政府对以色列采取行动。特别是在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街头的抗议活动尤为激烈,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有大量民众聚集在外交部门前,要求政府对以色列施加压力,甚至提出要对其进行制裁。
一些国家的政府反应也各不相同。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强烈谴责以色列,认为两名哥伦比亚公民在国际水域被扣押是“绑架”行为,随后宣布驱逐以色列驻哥伦比亚外交人员,并终止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土耳其外交部则称,以色列在公海拦截船队的行为是“恐怖主义”,并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威胁到平民生命。
西班牙和比利时召见了以色列的外交代表,要求对事件进行调查,了解本国公民在此事件中的情况。卡塔尔和荷兰也对以色列表示谴责,认为其行为违反国际法。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有8名马来西亚公民被扣留,批评以色列“不允许人道任务顺利进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也对以色列提出批评,要求立即释放被拘留的人。
以色列显然没有预料到事件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国际反响,它的行为已经得罪了多国,未来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外交问题。
那么,公海拦截是否合规呢?这一直是争议的焦点。船队的组织者指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国际水域,船只应享有自由航行的权利,除非遇到海盗或奴役等极端情况,否则其他国家的军舰无权拦截。他们认为以色列的做法是“非法使用武力”。
然而,以色列则认为,它的行为是合法的。它声称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战时例外”条款,在战争期间有权实施海上封锁,并且引用《圣雷莫手册》支持其行为。以色列认为,封锁加沙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目的是防止武器和军事物资流入加沙,因此在“封锁区”内拦截船只属于合法防御行为。
虽然以色列有其安全顾虑,但大多数国际法律专家认为它的做法并不合法。以色列对加沙的海上封锁并未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国际上对其封锁的合法性也没有广泛认同。根据《日内瓦第四公约》,以色列不应以让平民挨饿为手段进行战争,阻止人道援助的进入已被视为“集体惩罚”,这次拦截船队的行为更是直接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原则。
另外,关于以色列提出的“既定援助渠道”,其总理内塔尼亚胡声称“加沙没有人忍饥挨饿”,并坚持所有援助必须通过以色列批准的渠道。然而,联合国在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却显示,加沙的粮食安全状况已经达到饥荒临界点,许多民众面临饥荒威胁。世界粮食计划署也表示,现有的援助远不足以防止大规模饥饿。内塔尼亚胡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他所提到的“既定渠道”要么效率低下,要么援助数量远远不足,加沙人民仍然深受饥饿之苦。
这场人道援助行动的阻挠,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国际争议和道德困境,特别是以色列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态度和行为,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国际讨论和法律挑战。